返回第126章 北伐军议(二)(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亡后,万礼同他的兄弟们不甘受外族统治,在据守诏安二都时,积极同;反清复明力量联合,奉南明政权的正朔,以抗御清朝。

    1648年11月9日,万礼率领义军,同反清义士、南明遗臣卢若腾和邱建会联合进攻漳浦县城,杀死清军参将陆大勋。

    随后,卢若腾便投入郑成功麾下,万礼亦于1650年5月,由施琅引荐,带领两千多名义军投奔郑成功。

    郑成功开始对万礼并不十分重用,只安排在左先锋施郎的后营任职。

    直到1651年正月,郑成功才任命万礼为戎旗镇亲随协将,

    这年三月初十日,郑成功命令攻打广东大星所(在惠阳沿海),派万礼只领三百名兵士截击由惠州方面来的数千清军援兵。

    这在当时许多人看来,无疑跟飞蛾扑火一般,肯定是有去无回的了。

    但万礼把部队埋伏于龙盘岭,当惠州来援的清军经过时,让他们先过一半,而后从中截击,使清军首尾不能相顾,

    万礼一直冲杀在前,奋不顾身,将士皆勇不可当,竟将那支十倍于己的清军援兵杀得大败!

    从此,万礼屡立战功,郑成功刮目相看,先提拔为前冲镇,又擢为后都督,与赫文兴,王秀奇、黄廷、甘辉并称为郑军的;五虎猛将。

    ……

    历史上的郑成功第一次北伐,初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攻下了多座城池,

    但后来清军乘着郑军北上之际,调集了大量兵力,一举将闽安镇攻占了,

    郑成功见此,担心厦、金二岛的安危,只好又匆匆领兵撤了回去,

    至于好不容易攻占来的那些地盘,也只能拱手相让了,

    虽然撤离的时候郑军还带走缴获来的大量钱财、粮秣,也不算太亏,但这在郑锦看来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自郑成功举旗反清以来,曾一度坐拥数个州府,但最后都没能守住,撤离前往往会大肆搜刮一番,不留任何东西给清军,

    这在战争年代实属正常,但其实是很败民望的。

    比如1654年刘国轩献漳州城后,郑军一度席卷了漳、泉二府,

    但济度领兵南下后,漳、泉两地的大部分城池都被郑成功主动弃守了,

    而为了避免清军凭城固守和加强己方防务,郑成功下令诸将于征饷后拆毁漳、泉二府属邑的城墙和房屋,

    所得砖石木料用于建造和加固金门、厦门诸岛和滨海的海澄县城垣及营房。

    况且郑军收复漳、泉二府属县不到一年,漳州府属派饷银多达一百零八万两,泉州属县也达七十五万两,所收的税不可谓不重,

    再加上撤退时又将城池夷为平地,这在军事上有其紧迫性,但后果势必大失去民心,使自己立足之地越来越小。

    恶果也显现了出来,

    泉州湾大捷后,清军在福建的兵力大减,然而郑军却没有能乘胜将之前放弃的城池收复,漳州城、泉州城这两处战略要地现在依旧在清军手里。

    所以郑军其实没撤离一次,其实就是在消耗自己的民心威望,郑锦自然得极力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我闻清虏派了李率泰接任济度,此贼颇知兵事,是个劲敌,若我军主力北上时,他调集兵马全力进攻闽安镇,闽安镇可能坚守?

    济度自去年损兵折将后,终于还是被灰溜溜的调回了都城,做个清闲王爷去了,

    而接替济度之人,是新任的太子太保、闽浙总督李率泰,此人大不简单。

    李率泰的父亲李永芳原为明抚顺千户所游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投降努尔哈赤,是明朝第一位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