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8章 厦门港(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永历六年(1652年)的时候,郑军取得了江东桥大捷,消灭了一支闽浙清军的主力,巩固厦门的抗清据点,随后进军漳州,

    清军为解漳州之围,于那年四月派出数百艘船只组成的海军侵犯厦门,企图施行围魏救赵之计。

    郑成功派部下陈辉、周瑞等人率领百余艘战舰在海上主动迎击,而在浙江沿海抗清失利的定西侯张名振不久前率领所部明军投靠郑成功,此时也加入海战。

    明清双方舰队在崇武海面上展开激战,最终明军大败清军,清军丢弃船只上岸狼狈逃跑。

    此役明军夺得清军船只五百余艘,粮船一百余艘,取得了崇武海大捷的胜利。

    崇武海大捷给予清朝东南水师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以后,清朝海军再也无力在海上对抗明朝海军了。

    如今距离崇武海大捷已过去了四年,清军的东南水师似乎也恢复了一些实力,

    自从三月初郑锦率他的第一舰队抵达厦门后,便听闻了清军即将来袭的消息,

    整个厦门的郑军,也全都做足了战争的准备,士气还算高涨,

    虽然丢失了大片城池,不过都是主动撤离的,目前与济度的交锋仍算未尝一败。

    但之后左等又等,却始终都不见清军的到来,岛上难免弥漫起一股焦躁的氛围。

    一直都快到四月了,还是一点动静都不见,就连郑锦也同样待得有些发闷,于是下了船四处溜达,

    他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厦门港,

    虽然附近最繁盛的港口是月港,但厦门港的条件一点都不比月港差,

    只见港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

    即便是万吨级的船舶,也同样不受潮汐影响可自由进出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

    港内此时停泊了大量船只,

    目前郑军水师用的是中型与大型船舰,其中最大的是;三桅炮船,

    此船是以大福船为基础,参考荷兰人的炮舰构型改良制造而成,故同时有东西两方的血统。

    此船巨型,为水师主力,身高大,首昂尾翘,航行迅速,不惧风浪。

    船中树着3杆帆桅,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5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

    这艘船的排水量约650吨左右,但是数量很少,目前也仅有五艘而已,维护起来也麻烦,轻易不会出港。

    而郑军中数量最多的战船,是;大青头(船体多饰以青色),长约10丈,宽2丈1尺,高1丈5尺,吃水8尺,载重三四千石,总共只配备2门大炮,前1门后1门。

    这种船满载排水量约400吨出头,在目前的西方属于护卫舰的等级。

    不过大青头与欧洲同级战船的差别是:火炮搭载量极少,只有两门,主要的战术还是快速接近敌船,然后跳帮肉搏。

    (;跳帮是指帆船时代海上作战时,当两船距离足够近的情况下,从己方船只通过跳板、荡锁或直接登船等方式,登上敌方船只进行白刃战的过程。)

    郑锦也是近些月才知道,海船多靠肉搏少用火炮,乃是大明的传统。

    以前明军主力的苍山铁、海沧船与福船等,火炮都不多,甚至最大的三桅炮船也仅有48门炮。

    原因是大明的火炮并不可靠,甚至不能提供符合火炮口径的弹丸。

    这不是说大明的造炮技术不好,而是管理上的问题。

    简单来说,同一个工坊出品的炮与弹也就罢了,不同工坊出品的炮与弹,往往并不能混用。

    这不是说没有标准,所有工房都按照尺来量,但他们用的是各自的尺,同样一尺的刻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