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八章 王理事看青山多妩媚(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理事计划定居在青山县,赶早跟着李咎吃肉喝汤,同时他的祖籍仍然保留在帝京。这样将来他的孩子在江南读书,可以聘请名师——就连一个县城的教师都是差点考上了进士、素有学名的黄致,可知江南的师资力量有多么雄厚。孩子在名师这里接受教导,却在帝京参加科举,同时享受最顶级的教育资源和最简单的科举竞争,十分完美。

    他对自己的仕途没有信心,因为他既无权势,科举也不是很出色,还是靠妻子的关系才补得了这么个理事。他对自己的能力才华有数,知道自己的极限也就是工部养老的员外郎的情形罢了,倒不如急流勇退,给娃儿们博个未来。

    显然刘理事不这么想,确实,户部和工部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王理事和刘理事互相无法说服对方,不过大家都是成年人,不会因为这种小分歧就影响公差,平日里依然每天同进同出地督查检录,只有下午休息了才会分开行事。

    李咎听闻王理事在打探买宅院,不由对此人高看了一眼。再看王理事录的农具、器械等图纸完备,学三视图也学得快,便对此人有了些好感,遂从何工那里要来两张自行车给两个理事骑着到处晃荡。

    王理事出门固然可以坐轿乘车,只是究竟不如这自行车来得自如。

    王理事得了车,稍微学了一下就掌握了技巧,每日里便骑车小车穿街走巷。

    最后他在戏园子和李元之间的一条小弄堂里置办下一个三进的小宅。有天井有花园有阁楼,垂花门等一应俱全,只是屋舍俱是小巧精致的类型,总计花得四百多两白银。

    王理事出门不曾带的这多钱,还是找黄致打欠条借来的。他索性借了一千两银、一千斤粮食,买房买地之外,还找何工预定了明年的骡机。最后他还托王得春从牙行买下一对夫妻看守屋子兼做些洒扫之类,又将买来的地租了一年出去。

    前前后后忙完花了一个多月,王理事将地契房契身契等查验清楚收在细软之中,再掰着手指一算,不由又对青山县更爱一层。

    这些事全部办下来,在帝京可能得花上三个月的功夫,中间还需打点胥吏,好让他们不要拖延阻碍。

    可是在青山城,他还没拿出自己的身份呢,就畅通无阻地办成了。青山城的道路便利、物产资产清晰自不必提,一路上遇到的办事人都很机灵,府衙的胥吏个个踏实,更是难能可贵——这对平民百姓的识字率以及对府衙办事的熟悉程度要求很高,反正在帝京是决计不行的。帝京的挑夫帮闲,就没人认得字儿,更不要提帮忙整理资料文书了。

    王理事留在青山县的决心于是更加坚定了起来。青山县的贩夫走卒都学会了认字,假以时日,必然有数倍于外地的读书人,读书人多了,学问水平自然水涨船高,各地名师想必也会逐渐聚集至此,到那时再想着跟上青山县的进度,可就难喽。

    就在王理事办自己的私活期间,何工终于将第一套完整的包含零部件生产需求的自行车配装线做好了。

    虽然它只是看起来像流水线,所有工序都需要人力完成,可是它仍然可以算是具备现代意义的标准化生产流水线。每个部件的尺寸都限定得死死的,保证成品损坏需要更换新零件时,可以严丝合缝地对上,从而达到延长工具的使用时间和异地组装替换的要求。

    这种标准化意味着保密性大大提高,同时对工匠的要求大大降低。许多只是混饭吃的小零工,技术眼力就那样。让他们捣鼓一辆车,他们不行,但是一年到头加工同一种零件却没有问题,说不定还能搞出一群闭着眼睛都能做到丝毫不差的八级技工来!

    李咎心情愉快地发了一笔奖金,然后马上抛出下一个问题,让何工带着他的小团队找陶工一起,把吹玻璃的技术和平板玻璃的制作技术给整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