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七章 王理事辞官(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3437/514743437/514743459/20201102180112/css/style.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两位理事来到青山城之前,已经得知如今的青山城地方虽小地位虽不高,但是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极其发达。

    因而帝京人想象的青山城是类似京城的手工作坊聚集区一般的地方:人们穿着脏兮兮的衣服,顾不上打理自己的仪表,忙忙碌碌地在作坊和田地之间打转。这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所脑补的情况,以此时的长工短工们的工作情形,这种脑补不无根据。

    青山城外的路上飞驰的车马,码头上挤挤攘攘的人群和到处找活儿的力夫,无疑证明了两位理事的猜测是正确的。

    但是很快,戏台戏班的存在又让他们发现他们猜错了。

    青山人忙碌但也有情调,甚至比他们认为的“城里人”更有情调,围绕“德云社”这一个戏班就诞生了捧角儿、喝倒彩甚至打投等一系列大家闻所未闻的玩法,倒显得他们这些“城里人”落伍了。至于“德云社”所唱之风月戏文,更是闻所未闻。

    “德云社”去年义演时的四出戏,京城只有消息灵通的打听得知江南出了四出从未有过的好戏。至于《白蛇》等之前的剧本,和今年才出的《大闹天宫》《女驸马》等几出,他们就连消息都没得了。

    当时京城人以为所谓的“青山戏”和勾栏瓦肆的经筵故事差不离,直到王、刘两个理事亲眼看到了真正的青山戏,才知道自己以及京城人都是井底之蛙了。

    然后他们利用公务之余,在青山县的犄角旮旯里多转得几圈,方领悟到青山城的不同寻常,再变为舍不得走了。

    王理事往台上砸了两筐青梅,尤生气不止。刘理事忙与隔壁打听得知后面的故事还算是往好的发展,这才劝住了王理事。

    从“德云社”戏台离开,王理事仍满不高兴。刘理事与乐正等劝了半路,途径李园和“德云社”之间一排民房时,王理事突然停步一拐,往里头民宅中间去了。刘理事慌忙跟上,只见老王在民宅中间一站,冲几个正在大榆树下打叶子牌的老头儿老太说道:“几位老丈,晚生想在此处购买一处屋舍,未知可以找谁打听?”

    刘理事闻言大惊,又劝了半日,老王不肯听从,反与那几个老人留下了自己的借住之处,嘱咐他们有了消息就来告诉他,定然不会少了好处费等等。

    老王扔下了半吊钱做定金方才走了,刘理事便似有怨意般的说道:“你怎么回事,咱们九、十月里不得走了么,你怎么买起房子来?难道你打算耽误圣上的差事不成!”

    老王道:“交了这趟差事我想辞官归隐,就在这坊间巷中,做个戏痴,岂不美哉?你看这青山城到处都是发横财的机会,你我趁这半年,先置办下产业,再和黄举人似的领上一个教习的职务,又清贵,又简单,又不愁没钱花。现在你我连官服穿戴都需要去当铺租来应付,既无权势,也送不起礼,没得人情。咱们再熬油下去,难道还能熬到为相作宰?不如早点上了这艘船,还赶得及快活几年不是?”

    刘理事觉得简直匪夷所思,哪有人放着京官不做,跑来地方当个普通教谕的!就算那京官是真的芝麻小官吧,那也是京官啊,他们费了多大劲儿,才补到了这两个缺!反正他觉得前途还是有的……难道是因为他补在户部,而老王补在吏户礼兵刑工里的最末之工部,觉得前途堪忧?

    王理事在工部时就听多了同僚赞叹青山城送上的机械巧夺天工,这些天亲眼所见却比传言更强,他本就是果决的人,故而直接做了决定。他也知道刘理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