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七章 除夕二(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除夕晚餐之前,大家伙儿聚在一起说的竟然都是悲苦的过去,可知被众人刻意放在脑后的辛酸并不是真的放下了,反而因为“感同身受”的共情能力,获得了更强的感染力。</p>

    吴管家是因为被吴地主讹诈家破人亡;葛藤是因为母亲治病没钱,为了防止父母溺死妹妹才自卖为奴的;哑巴是因为残疾,被人冤枉欺凌了也无力反驳或反抗;三九是被吃了绝户;幺娘是被家里卖成了童养媳,又被婆家再卖了一次;陶工是病了被主家昧下工钱赶了出去……其他人有借了一斗豆子被讹一石米着实还不上,有佃了田却在秋收时被人一把火烧了庄稼导致破产的,有连年遭灾逃荒来的,有妻子女儿被人看上强索了去连他也一并被打了个半死的,有的不认字被人诓骗写了欠条,有的就是被恶霸霸占了田地宅子……</p>

    李咎想起周树人先生的名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p>

    即便未来的世界有多么不好,总归是比这时候好的。可是这个时候,又比三四十年前的战乱时好。</p>

    大家互相诉了一时苦,又说起现在的好来。一谢李咎的恩德,二谢时局太平,人们终于不必受那离乱之苦,身上的压迫少了一重战乱。</p>

    李咎一时觉得太平年间人心思定,便注定不会起事,于是反而要受那温水煮青蛙的苦了,仿佛是不好的;一时又觉得,至少活下来的人会多一些,自己也不必亲眼看着那么多人无谓地牺牲,又是太平年间更好。</p>

    各人哭哭笑笑的说到炭火盆加了三回,太阳下山,各处灯火点上,外面的戏台子也搭了起来,厨房将饭菜摆好,帮厨的人也落了座,除夕的晚宴就这样开始了。</p>

    照例是说书的那个老头儿主持,插科打诨活跃气氛,主要的节目都换成了“德云社”的经典唱段和明年才会正式对外公布的新戏,既有热闹的,也有缠绵哀婉的。李咎刻意不去限制晚宴的节目的风格,没有要求除夕就该唱些热闹好玩儿的段落,就怕伤了创作者的积极性。</p>

    也许他这辈子是看不到自己的理想国了,但是他希望这些人能尽量靠近些,即使只是触碰一下那个梦中桃源的边界也好。</p>

    过了除夕,大初一的李园就忙得不得了了。李咎中午出门,约上黄致等一起往县衙后宅探了探王县令、吴县令,晚上又有两位县令并尤复、染织陈等陆陆续续上门拜年,又有赵县丞等人随同前来,如此来来往往的,直到华灯初上才得安宁。初二便有其他产业的老爷、掌柜等拜年。又有得了李咎恩惠的其他人家小心翼翼地上门送些瓜果,他们倒是只想放下礼物就走,李咎却按一般待客一样留了饭,一家家地走下来竟然直到元宵都没得空闲。就连济贫处的几家地方也送了力所能及的小礼物,乃是他们挨家挨户从那福庆有余的人家讨来的碎布拼的一件百家衣送来。看得出来这件衣服的女红颇费了功夫,拼衣服的布头均是颜色鲜亮质地细密的,看着崭新干净,还有股阳光下暴晒过的味道。衣服的针脚很密实,里头还填充了棉花和羽绒,再按布头的样子打的绗缝,因此轻薄暖和。整体审美也相当不错,五颜六色的布头有各种不同的饱和度,花样图案也不尽相似,拼在一块儿竟然有种“锦灰堆”的效果。</p>

    送百家衣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