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一章 圣人李咎???(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圣人?谁?李咎?”

    王县令想到了拼音的重要性,却没想到黄举人会将它拔得这么高。

    黄举人是治学的,还是个教书先生。王县令不一样,王县令从走上科举之路的那天起,走的就是速成应试法,他对学问并没有黄举人那般热衷,王县令的志向自始至终都是做一地好官,抚一方平安。

    黄举人激动得嘴角都抑制不住地抽搐:“方才我叫一个不曾学过字的丫头来,叫她背熟了这些拼音的韵脚和声母,然后将这篇我亲手注音的《梁惠王》第一章交给她念。第一遍,磕磕绊绊的,倒是也读了下来。第二遍、第三遍就熟悉了。到了第五遍,就已经可以背诵部分词句。然后我又将没有注音的《梁惠王》第三章交给她,这次她竟然已经能认得出‘孟子’‘梁惠王’‘国君’等字。从我叫她进来,到她认得这几个字并能诵读部分章句,前后不过半个时辰。王兄能明白这里头的要害吗?”

    王县令倒抽一口凉气:“拼音可以用极小的字夹在中间,与正字殊异,故而不比反切法影响阅读正文。倘若将带有拼音的书册印发出来,那么只要大家学了声韵,就能自行诵读、学习书写书册了!倘若将注解也进行注音,那么,一个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在家就学完四书五经!”

    黄举人道:

    “不仅如此,您想到了另一件事吗?既然所有的字都可以注音,那么小孩子学官话,对照拼音不就可以学了吗?至少学起来要快一些、准一些!另外,我们还可以按照注音的顺序编纂书册,排列书本,查找起来,岂不便利!再则,您想想,还有辞书的编纂……那可是辞书!若是用拼音法做编纂,岂不简单!可比咱们现在的部首法、笔画法,简单明了得多了!若是两相结合,以后会读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法去查,会写不会读的字,就用部首笔画法去查,还有什么字是找不到的呢!是以,我想请李贤弟一叙,与他仔细商量拼音的用法,若是能做出成品,交由王兄递交有司,你我并他,名垂青史也是指日可待啊!”

    王县令被黄举人这么一说也马上想到了拼音的用法。不仅只是在书册教诲上。拼音一共就二十六个符号,声母韵母分别只得二十多个,学起来又省事又简单,等庠序的众人一层层教下去,人人都能学得会。到时候将路名、地名乃至各处衙门的名字都用注音注上,百姓进城也方便,办事更是便利!

    “黄兄弟说得极是!我倒还没想着这一层。今晚咱们先自己想透彻了,明天就请李咎来共商大事!”

    两位老书生秉烛夜谈,直到鸡鸣才匆匆歇下。次日一早王县令先回府处理公务,黄举人给李咎送去了请帖,邀请他过府一叙。

    李咎恰抄好了几章《三国演义》,对着《宋史》改出了几千字的《宋国志》及相关的人物列传、文学著作,趁机送到了黄举人府上。

    黄举人好读书,心胸也宽,最喜各种新样文章,李咎敢将市井小说和自己魔改过的宋史呈上去,正是因为黄举人本性如此。

    黄举人约李咎赏桃花,没成想李咎还带来了这样的惊喜。

    他甚至连邀请李咎的初衷都忘了,只顾先翻开《宋国志其一》和人物册子。李咎是严格按照时间线来写的,从陈桥兵变、赵匡胤自立为帝开始,将有宋一代按编年体的格局誊抄上,然后将其中涉及的人物单独列传,并附其文字著述。当然,涉及的文人著作,李咎仅抄录了精华部分。要将涉及人物的著述全部抄出来,这是不太可能的,卷帙浩繁工程量太大是一个问。另一个问题是中间涉及许多与这个世界的史书记载不一致的情况,要一点点对照出来,也需要时间。

    几千字算上人物列传和主要著述,不过堪堪写到建隆元年,涉及数十个人物,其中主要的人物里如柴荣等自不必提,李咎单单给李煜君臣抄了文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