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7 章(第1/4页)  彭氏军史评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为三国时期和平年代戍边军人的典范。========================================================================================

    〓★〓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关于魏延,因为“脑后长有反骨”,长期被诸葛亮压制,怀才不遇,没有太机会施展他的军事才华。他从来没有单独统领过大军是他距离‘历代名将‘资格越来越远的一致命伤。他只是做过一段时间的汉中太守。史书上魏延最出彩的战功是曾在阳溪大破郭淮,因此而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乡侯。

    (文中资料及观点系作者的博览群书而编撰引证的或为个人观点结论,仅供参考之用。文章系原创编撰,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

    顺便提一句,关于时下最火bào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的评三国,看了以后有一些我个人的观感,虽然还不成熟,但不吐不快,所以斗胆说一点不同的意见。

    总得来说易教授是看了不少的书,三国尤其。易教授讲得也很生动,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不是评书!研究三国的人很多,也已经取得了很多可观的成果,易先生的总结是一件很好的事,能够让许多不喜欢历史人愿意坐到电视机前来听一听。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独特的背景,是不能完全地用我们现在人的观点去推测古人的思想的。何况易先生的观点是已经很现代的,连我这个晚辈也感觉自己与易先生相比是落伍了!

    易先生在评三国时用了太多的“可能”,“也许”,“我猜”,“我想”之类的词汇,一方面说明易先生治学严谨,说话有分寸,另一方面历史不是靠推测和猜想的!而且看得出,易先生带着很浓厚的曹cāo崇拜情结!尤其是看了易先生讲解的赤壁之战,带着非常明显的曹cāo视角,易教授的观点是赤壁之战的原因是因为“曹cāo的骄傲轻敌”、“刘孙的联盟”,以及“三十六岁的打败了五十四岁”等,这些对胜负原因的分析其实是不全面的。说得夸张点,易先生给人的感觉已经迫不及待地扮演着“如果我是曹cāo,我会怎么怎么样(为什么不对刘备赶尽杀绝)”。不是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怎么可能传达给大众一种正确无误的历史史学观?这是我最郁闷的!

    大清篇历代名将谱

    更新时间2005-7-1 14:43:00  字数:7037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从来不曾中断的古国。中华民族拥有骄傲的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历史,璀璨而幽古的大河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本文仅是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萃取出从春秋战国至清朝这段历史间,历次战争中华夏大地涌现出来的最出类拔萃、最能够代表着中华尚武、善武的名将与精英。诚然,限于本人水平及学识浅薄的制约,评选出的中华名将中难免不会有漏选(名单控制在一百人)及泛泛之辈充斥期间的现象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高人(学者)予以指正为感。

    本人制作的这个历代名将谱单的依据是必须合符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①入选者必须在军事领域有着为人称道的战绩,并且明显强于同时代的同行或之对垒的对手,对于社会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或者发挥过显而易见的影响的这样的将军或军事指挥官。

    ②入选者不能只是逞匹夫之勇地冲锋陷阵,要有能统领(统帅)三军,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③入选者或者在军事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或独创,其学说或理论并在军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我国历史上最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