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6 章(第1/4页)  彭氏军史评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东晋末冉魏政权的君主,死后被其对手镒为“魏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之心。作为五胡乱晋时北方汉族的精神支柱,冉闵的威猛事迹至今还在一些地方流传,乱华之五胡经其征战厮杀只剩其二,为汉文化在北方的延续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外族人亦公认冉闵为中华猛将之列。“闵左cāo双刃矛,右执钩戟”,骑赤龙,一生死于其手下的敌军以万计,死于其政权,军队下的胡人更是以十万计,曾创造过以弱击强九战九胜的战例,帐下军士皆勇冠三军,竟与楚霸王之八千江东子弟不相上下,仅被难一役便‘斩燕将数十,杀燕骑三百余‘,勇烈可见一斑,只是由于战马被杀,步战力尽被擒,面对胡主责难,尤自怒斥:“天下大乱,尔乃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被杀之后,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惧,封其为“武悼天王”大旱才作罢。”

    这里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文章的夸张神话色彩比较地浓重,而且冉闵的身份是帝王,所以他不在我的名将选取之列。

    (文中资料及观点系作者的博览群书而引证或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章系原创编撰,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三国篇历代名将谱

    更新时间2005-7-1 14:41:00  字数:5507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从来不曾中断的古国。中华民族拥有骄傲的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历史,璀璨而幽古的大河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本文仅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萃取出从春秋战国至清朝这段历史间,中华夏大地上历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最出类拔萃、最能够代表中华尚武、善武的名将与精英。诚然,限于本人水平及学识浅薄的制约,评选出来的中华名将,难免不会有漏选(名单控制在一百人)及泛泛之辈充斥期间的现象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高人(学者)及同好予以指正为感。

    本人制作的这个中华历代名将谱单的依据是必须合符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①入选者必须在军事领域有着为人称道的战绩,并且明显强于同时代的同行或之对垒的对手,对于社会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或者发挥过显而易见的影响的这样的将军或军事指挥官。

    ②入选者不能只是逞匹夫之勇地冲锋陷阵,要有能统领(统帅)三军,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③入选者或者在军事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或独创,其学说或理论并在军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三国时期是大伙最熟悉的一个朝代,这期间军事上的名将,人们大都耳熟能详。稍微关心历史的朋友,对三国名将的事迹,个个都能如数家珍。我这里是从历史角度排出8人,并且没有再去画蛇添足地累赘地介绍这些名将的业绩。

    ■三国开始于220年,在曹丕建立魏国以前死去的名将应该算作东汉末年的人,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而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仍然健在的将领则归类为三国时期的名将,故东汉末年的部分名将曾习惯xìng地被算作三国时期的武将不在本文篇幅介绍之列。

    三国时期(八人):

    司马懿:★★★★★

    字仲达。三国时期河内温县人,他多谋略,善权变。初为曹cāo主簿,后为军司马。在司马懿的倡导下,曹cāo势力在淮北组织2万军队屯垦,淮南也有3万军队“军屯”,每年可得军粮500万斛。为巩固曹cāo势力东南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屯田暨发展农业生产是曹魏最终在三国中国力最强盛的重要原因。司马懿的这一倡导显示了他超群的战略眼光。

    在击破关羽问题上,司马懿的联吴策略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