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鸟铳(第1/3页)  大地春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毕竟离到晚上还远,总不能一直躺着。

    舒服够了,宋宝来本打算骑快马先回城中继续安排部署一番,但李平想起了那些刚到手的武器,非拉着他一起看看再走。

    意外,真的是意外,刚到手的军械的质量之好大大超出李平的预期。

    这批刀、矛等只看着金属的光泽就知道质量要远超以前配发的,李平让人试了试弓,拉力也都比较大。尤其是那些棉甲也不像上次配发的那些破损较多且明显过于单薄,而且里面甚至夹有薄铁片,李平用刀、矛试了试,防御效果好的惊人。

    最让李平感兴趣的却是那30支鸟铳和10把火铳。来到这里之前,李平是分不清鸟铳与火铳的,以为都是差不多的玩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到了这里,才知道,鸟铳更接近于后来的火枪,属于火绳枪,枪管细而长,有照门、照星、铳托、铳机,制作工艺已经非常复杂,因为可以射落飞鸟而得名。

    火铳他就说不好了,一般来说普遍铳管短而粗,而且大多就是一根屁股上带着一圈鼓包的大直管子,没有铳托之类的。但有时也不一定,有的比较像大型的抬枪或小炮。他这次所得的10把火铳就更像十把大抬枪,铳托比较平直,没有照门和铳机。

    那30把鸟铳的质量看起来非常好,远远超出了他以前得到的那些看着就像不能用的货色,铳管看着就很光滑平整,厚度也比较均匀。宋宝来也稀奇道:“看这做工还可以啊!”

    看来什么东西都有好坏之分,李平本还纳闷,如果鸟铳这东西真是那么烂,为什么会在明清时期大量装备,难不成大家都是傻子不成。

    有了兴趣,李平很快就找来一个曾在明军中用过鸟铳的士兵,又找了一块宽敞的场地,让他实际演示一遍。这士兵是个什长。

    那什长一看到这鸟铳,就很惊讶,他来回翻看了半天,表示这做工是他见到的最好的,他以前也见过好的,但不多,他只知道现在鸟铳的质量越来越差,能用的常常只有十之二三。

    李平让他按标准的射击程序来一遍,那什长却摆弄着鸟铳又想了一会儿,才慢慢开始。花了好长时间才装好弹后,“砰”的一声巨响后,铅丸远远的飞出,但显然没有打中五十米外李平立的无比巨大的靶标。那什长早就红了的脸变得更红了,他不住的解释“太长时间不用,生疏了”。

    李平对此并不在意,安慰了那什长几句,并让他慢慢来,多熟悉几遍,他想看看这鸟铳到底能打多远,正常装弹到底要多长时间。

    经过了连续十几次(中间还换了几次鸟铳,主要是怕过热炸膛)的操作之后,李平对这鸟铳的使用简直就是五味杂陈。

    这鸟铳的发射需要经过大概如下步骤:

    1、清洗(清洗铳管);

    2、倒药(将火药从药罐中倒入药管中,每管药发射1发弹);

    2、装药(将火药从铳口倒入铳膛);

    3、压火(用随枪的仗装膛内火药压实压紧);

    4、装弹(取出弹丸装入铳膛,然后用仗将弹丸压入火药中);

    5、装门药(将发药罐中的火药倒入药室的火门内,把药室填满,使之与铳膛内的火药相连,而后将火门盖盖上,以防潮湿);

    6、装火绳(将火绳装入扳机的龙头式夹钳内,准备点火);

    7、打开火门盖,点燃火绳;

    8、瞄准扣动扳机发射。

    这些动作如果要是按照作战训练和确保每一个步骤完整性的话,就需要再细分一些,差不多至少就得有十几步。这么繁多的动作,训练起来都晕的慌,作战的话几乎就可以想像会混乱成什么样儿了,出错几乎是在所难免。

    难怪历史上很多治军极严的部队在战时会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