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第1/2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转眼就到了显德三年的新年。

    这是李延庆在这个时代过的第二个节。

    节无甚特别,还是去年那个过法,一家人围坐在桌上吃顿团圆饭,守岁时聊会天,然后依次祭拜祖宗牌位。

    不同于去年的是,今年的节少了叔父李重赞以及二哥李延福。

    李延庆的伯父,深州刺史李重兴照旧在河北守边,没有回开封;叔父李重赞去年年末卸任榷盐使,接任解州刺史,而解州紧临北汉,所以李重赞负边防重任,今年也未能归京。

    二哥李延福则在宋州领兵,因为宋州州军一月初八就要随军南下伐唐,李延福需要在军中备战,不能来开封与家人团聚。

    因为继母翟氏的缘故,李延庆这个节过得有些糟心。

    自打去年九月,李延庆遵照父亲的吩咐,将家中的铜制佛像都送去浚仪县衙熔铸后,翟氏几乎就再没和李延庆说过一句话。

    即便李重进遵照约定,给翟氏买了两尊金质佛像供在佛堂里,也没能解开翟氏的心结。

    李延庆心里很清楚,自己是被父亲甩了锅,熔铸佛像这事的始作俑者明明是父亲李重进,自己只是个执行者,但继母翟氏与父亲的关系依旧和睦,自己与继母的关系却每况愈下,显然是父亲为了保证榻和谐,将责任都推给了自己。

    不过李延庆倒也没太过在意此事,他每都忙碌得很,根本就没精力来心这等小事。

    继母不与自己说话也就罢了,李延庆觉得并无什么所谓。

    但两人毕竟还是住在同一座宅院里,虽说李府占地宽广,但总有碰巧撞见的时候。

    每当李延庆偶然撞见翟氏,翟氏就会冷着脸,默然无声地盯着李延庆,直将李延庆盯得后背发凉。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新年,吃年夜饭时,翟氏吃了几口便放下了碗筷,照旧幽幽地盯着李延庆,弄得李延庆食不甘味。

    但翟氏毕竟是自己的继母,加之父亲李重进默许翟氏的行为,李延庆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默默承受。

    ......

    正月初一的三更天,郭荣照例在直的护卫下来到太庙,祭拜五位先帝。

    推开太庙厚重的大门,郭荣牵着儿子郭宗训的小手步入太庙。

    郭宗训如今已有两岁半,聪慧非凡,高到了父亲的腰间。

    望着一列排开的五块先帝牌位,郭荣心中甚是感慨。

    去年今,自己在太庙中立下誓言,要一统天下,让自己的儿子郭宗训继承大统,并改回柴姓。

    今年今,自己一统天下最重要的一步,即将迈出。

    跪坐在蒲团上,郭荣先是恭敬地拜了三道,起凝视着养父郭威的牌位,心中默念:阿爹,山前四州业已回归中原,孩儿不便要南征,为我周朝开疆拓土,望阿爹在天之灵,保佑我周朝所向披靡,顺利收服淮南十四州......

    无论人前是多么威严无匹大周皇帝,但在养父郭威面前,郭荣终究还是一个儿子。

    “阿爹,这个就是我的翁翁吗?”郭宗训声气地打断了郭荣的思绪。

    郭荣微笑着揉了揉儿子的头:“是啊,这便是你翁翁,你认得上边的字吗?”

    郭宗训盯着牌位看了片刻,念道“圣神...文武孝皇帝,中间有两个字我不认得。”

    “是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荣望着牌位,认真地说道:“你要牢牢记住,他是我大周的开创者,是你永远的翁翁。”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孩儿会永远记住的。”郭宗训还并不明白这个谥号代表的含义,只是能跟着念出来罢了。

    “除了这个翁翁外,你还有...”话刚出口,郭荣便打住了。

    郭宗训大而圆的眼珠转了转:“阿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