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相之争(第1/2页)  奋斗在五代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月伐蜀虽然是王朴的提议,但他本来就不怎么看好对蜀国用兵。

    如今伐蜀遇到重大挫折,王朴自然当先出面提议撤军。

    撤军?郭荣没有料到,最先跳出来要撤军的,竟然是自己最信赖的王朴?

    难道文伯不清楚朕的渴求吗?郭荣放在御案上的右手食指忍不住跃动了一下。

    魏仁浦察言观色,当即起反驳王朴:“陛下,臣以为大可不必惊慌,蜀军只是仰仗地利苟延残喘罢了,只需再相持半月,王老将军与向将军必然找出蜀军破绽,攻破蜀军防线。”

    伐蜀能否成功,魏仁浦并不在意,但反驳王朴却是他的本能。

    枢密使的位置魏仁浦还没坐,他还想再坐一阵子。

    “半月?魏枢相好大的口气!”王朴狠狠瞪了魏仁浦一眼:“那若是两位将军未能攻破蜀军防线,错过最佳撤军时机,魏枢相可愿担主责?”

    “这...”魏仁浦被问的哑口无言,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话。

    若是周军再相持一阵子,待到军粮耗尽、士气衰落后再撤军,然后蜀军趁势追击,周军恐怕有全军覆没的风险,此等重责魏仁浦当然不敢担了。

    见魏仁浦成了闷葫芦,王朴不屑地“嗤”了一声,拱手对郭荣道:“陛下,若要撤军,便不能有丝毫犹豫,趁我军士气尚在尽快撤军方为上上策。”

    郭荣一时有些被说动了,即便他极度渴求蜀国的山前四州,但他心里很清楚,当今的周朝承担不起全军覆没的损失。

    伐蜀大军的主力部队其实是西北十几个州的州军,常里都是负责各州的防务。

    如果这支军队在蜀道内全军覆没,那周朝的西部防线就会出大篓子,数年之内都必须从开封调军过去协调防守。

    而这样开封城的军实力就会有所削减,北边的契丹和南边的南唐恐怕就会生出些危险的想法,那样周朝也许会面临三面开战的窘境,重蹈后晋覆辙并非不可能。

    此时,一向沉默寡言的吴廷祚站了出来。

    “陛下,王枢相此言大谬。”吴廷祚脊背笔直,中气十足地说道:“王景老将军治军多年,用兵向来沉稳如山,加急军中没有半个字与撤军相干,臣以为王老将军是想继续打下去的。”

    魏仁浦闻言一振,出声附和:“吴枢相所言在理,王老将军确实没有表露出撤军的意图,臣愿意相信经百战的王老将军!”

    相比魏仁浦与王朴两位文职出的官员,出武职的吴廷祚在军中征战多年,加之嗓门最大,对军的见解看起来极有说服力。

    郭荣一听,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在前线打仗的王景都没说要撤退,那想必是完全没有撤退的的必要。

    “吴卿所言有理,不光王景没有上书建议撤军,向训作为监军也没有上书建议撤军,想必并无撤军之必要。”郭荣要说服王朴,给这场撤军之争定下论调。

    “陛下,臣并非不相信王将军与向将军,两位将军皆是骁勇良将、国之栋梁,臣不敢在军事上辩驳两位将军。”王朴见局势已经有一边倒的趋势,铁青着脸沉声道:“但目前的关键不在两位将军,而是关内百姓愿不愿意继续打下去!”

    包括郭荣在内的三人一时间都被王朴震住了。

    无论是魏仁浦还是吴廷祚都不得不承认,若是关内百姓不能给伐蜀大军按时供给粮草,那不消五天,几万大军就会因断粮而灰飞烟灭。

    “陛下,不若取一折中方案。”吴廷祚出言打破了僵局:“陛下可派几名可靠近臣作为天使赴关内巡查,若是关内百姓还能坚持、前线兵将士气仍旺,那伐蜀之战便可继续。”

    天使在此时意指天子使臣,代天子向地方臣子转达诏令。

    接下来的话,吴廷祚适时地打住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