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1 阴差阳错(求订阅)(第1/4页)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正文卷241阴差阳错回到216,许秋前往手套箱配制了两个溶液,基于他的三代8系列以及学妹的b4t系列,即两个最高效率的3d-pdi体系。配制时,溶液浓度提高约4%,他打算采用今天刚制定的溶剂添加剂引入的新策略。

    随后,他利用学妹周日留下来的氧化锌预聚体溶液,以及清洗干净的ito基片,旋涂了20片氧化锌基片,置于200摄氏度加热台上高温退火。

    下午,韩嘉莹和陈婉清乘坐校车离开,前往张疆做合成。学妹的主要工作是大批量合成她的第二代b3t/b4t材料,至少要拿到200毫克以上的最终产物;学姐新买的1,3-茚二酮还在路上,她打算先把d单元的醛基化反应准备起来,等a单元到了就可以直接进行合成。

    一点二十多分,许秋进入实验室,准备做一批器件。

    孙沃似乎也有旋涂的想法,不过他看到许秋后,主动将手套箱避让出来。

    许秋朝孙沃友善的点点头,将退火完成的氧化锌基片传入手套箱,随后在两瓶溶液中用新策略小心添加dio,接着轻轻晃动瓶子一分钟,让dio均匀的分散在溶液中,最后清洗手套箱氛围5分钟,这才再次进入手套箱,开始旋涂。

    这次,他直接采用模拟实验室中摸索得到的最佳条件,作为自己的实验条件。

    在旋涂的过程中,许秋非常认真专注,试图抓住上次实验时一闪而逝的灵感。

    然而,20片器件旋涂完毕,并没有之前灵机一动的感觉出现。

    许秋只好无奈的耸耸肩,把这些器件传送到蒸镀舱内,开始蒸镀。

    在等待真空度下降的过程,他也没闲着,把学妹带回来的20多个产物和中间产物的样品,各取1毫克左右,装入核磁管,加入氘代氯仿溶解,去老化楼送了一次样,测试核磁共振氢/碳谱。

    从老化楼赶回来,他又马不停蹄的继续蒸镀、测试。

    最终,这批器件效率最高值达到了7.35%,学妹的体系也达到了6.50%。

    看到这个结果,许秋舒了一口气,不算出人意料,他也没指望一次性达到模拟实验室中的最高值7.50%,只要能接近这个数值就好。

    毕竟,这次在模拟实验室中得到的最高值和以往不同,以往可能是几次或者十几次的实验结果中的最高值,而这次经过反复优化后,是取近百次的实验结果。

    看上去是7.50%,实际上大概是7.30±0.20%。

    这次20个器件中只有10个是许秋自己的,样本数量不算多,结果只要落在7.30%附近就算正常。

    ……

    接下来的两天,许秋又连续做了两批器件,同时他还把那20多个产物和中间产物,进行元素分析的送样。

    这些涉及到分子结构的基础表征测试,全部中间产物都要进行的;

    诸如光吸收、能级测试、显微形貌等针对有效层或者器件的表征手段,就不需要面面俱到了,只要考虑最终产物即可。

    一连三天,做了三批器件,许秋终于在现实中重复出了7.48%和6.60%的效率。

    他在做实验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完善的更好,尤其是一些现实中难以做到的,而利用模拟实验室可以做到的优化手段。

    还真被他发现了一条路子——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系统ii,对电池器件的传输层进行优化。

    在现实中,针对传输层,通常的做法是在实验启动前,做一波探索实验,确认一组实验条件,固定下来长期使用。

    一方面,现实中想要优化传输层,比如更改蒸镀三氧化钼的膜厚,每变换一次条件就要重新蒸镀一次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