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政/治动物”冯晨夏(第1/4页)  两个女人和她们的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政/治动/物”冯晨夏

    乘着军训的“东风”,开学没多久,冯晨夏就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接着她热情地帮着同学们申请免修免听,自己也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和《大学数学》免修考试。

    冯晨夏现在和系里的学姐学长关系非常好,也趁机打听了每门课授课老师的风格,以及考试难度大不大,是不是经常点名等“机密”,然后和班里和系里的同学分享。因为这番做派,行事风格潇洒大方同时又“护短”的冯晨夏,虽然是407室年纪第二小的新生,依旧被推举为宿舍和班级里的“大姐大”。

    407除了冯晨夏,还有军训时一个班队的张萌和赵尔然。另外一个女生是本宿舍的“老大姐”祁平柳。祁平柳本来读书就晚了点,还复读了一年,现在已近20了。

    冯晨夏有个本事,就是当她进入“指导员”、“大姐大”或者“政/委”角色后,能够在尽量不暴露自己内心意图,不透露任何隐私,甚至话说的也不太多的时候,让对方觉得冯晨夏对自己特别交心,自己必须把心里话都吐露给冯晨夏。

    此刻,冯晨夏正一脸感同身受地听着班里一个女生讲她家里如何对自己和对弟弟区别对待,为什么家里明明有钱,也必须申请贫困生助学金……不过现在冯晨夏的心思却有点飘,她明白为什么张凌歌在身边的时候,自己会变成话痨了。进去的东西太多,总是需要一个出口的。即便她不会对张凌歌吐槽具体的事,也不会说出具体人名(冯晨夏觉得这是搞政治的基本素质),但是至少“欢快的垃圾”,还是可以倒一部分给“张凌歌牌垃圾桶”的。

    冯晨夏收回乱飞的思绪,打开一个小本子,把这个女生的情况记了下来,答应帮她问问院里的态度。不过也告诉她,没有“三级证明”,光靠《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助学金申请下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不符合政策。

    “哦,对了,我帮你联系了一个家教工作。另外学校里也提供部分勤工俭学机会,回头我帮你拿个申请表。”冯晨夏收好本子和笔,站起来拍了拍女生的肩膀,“你这次免修考试过了一门,可以用这个时间做校内短工什么的。另外,我建议你还是要多花点时间学英语,你们那里师资不强,英语发音有问题。如果这方面有任何需求,你可以随时找我。”

    忙完这些,冯晨夏要先去找辅导员汇报新生助学金申请情况,再去一趟院领导办公室参加一个会议,商讨怎么举办法学院《庆国庆迎中秋文艺晚会》,冯晨夏是这个晚会的主要策划者和“导演”之一。随后,还要和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谈社会调查事宜。

    刚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冯晨夏就上网查了中都大学社会活动信息。

    中都大学有着悠久的,呃,学生运动历史,并以此为傲。

    当然,现在不让也不敢让学生搞这些,不过社会实践一直是中都大学特别强调也特别支持的。学校不仅有专门的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还对学校支持并备案的社会调查,提供数额不等的津贴。

    开学后,和入党申请书一同交上去的,还有一份《在国庆中秋假期举办一年级法学院新生社会调查的建议》。冯晨夏为了这个《建议》,很花了一点心思。

    冯晨夏对张凌歌说自己后悔没有报考华清大学并非谦辞,她的确有点后悔。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她就开始研究中都大学历史。这个学校确实出了不少名人,也确实引领了很多潮流风向,特别是社会、政治风向。可惜,中都大学出的最多的是“狷介狂徒”和“异议者”,而非“执政”人士——想正儿八经地当官,最佳路径是在华清学个工科,然后留校搞团委工作……

    当然,这个最佳路径其实也不好走,如果上面没有人提携,连一半都走不到就会掉队。所以和平时期当官和战争时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