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回:王古逢繶收弟子,包拯破伞断纠纷(第1/3页)  包公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包拯将一伙于天长县城肆意妄为的剪绺贼绳之以法后,一时间确然太平无事,包拯每日除处理县内日常政务外,闲暇之余,或陪同妻子董氏照管二女包颖、包蕙,或教包繶识得些字句。夫妻二人正商量着当请以先生教授繶儿读书,然为寻求此方品学兼优的塾师,包拯曾特地向左右打探,可所得结果各执一词。对此,夫妻二人终究是心中无数,迟疑不决。

    渐渐时节已将近年底,这年冬季又恰逢天气温和少有雨雪,不甚寒冷。故此,欧阳彝借着冬日闲暇,携妻子尹贞娘前来探望妹妹欧阳春。艾虎将二人接入县衙,随与欧阳春一并进后堂拜见包拯,相互介绍认识,又引入内宅见过董氏,自然盛情款待一番不提。

    且说一日午后,欧阳春言及县城以东有宝林寺,乃唐代御赐寺院,颇巨规模,寺内古柏参天,花木繁茂。尹贞娘表示有意前往瞻仰,随挽着小姑子来邀董氏至古刹一游。

    董氏对二人相邀尚未作答,正巧遇包拯与艾虎走进屋来。董氏随将此事问及夫君意向,包拯听后戏谑道:“今日天气温和,又难得诸位夫人有此雅兴,本县职责所在,自当与艾少侠一路护卫随行才是。”

    欧阳春借机贫嘴道:“小女子今番出游,得知县大人、艾少侠随行护卫,日后外头经人问起亦甚是体面。”

    尹贞娘故而打趣道:“瞧瞧,原想小姑跟随大人增长见识,如今看来竟越发善于卖弄滑头矣。”

    欧阳春听得嫂子之言,低头羞涩不语。董氏借此圆场道:“今既要游宝林寺,又皆于此相互拌嘴,何不早些收拾起动身?”说罢,随帮助夫君换去官服,着了便装,并知会欧阳春前去唤其家兄欧阳彝。临了,董氏又特地携上包繶,一行人方才出得县衙,打道往城东行去。

    当抵达宝林寺时,寺中主持听闻乃知县大人前来游览寺院,赶忙着亲自出寺门迎接。一行人随于主持带领下,瞻仰得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游览过花木园、佛塔、多景楼。一行人至楼中不久,就于一面墙上见得一首不过才题写两三日的新诗,但见诗云:

    “宝刹识前朝,峥嵘撼九霄。

    “何须登万里,仰慕泰山昭。

    “古柏增禅悟,梵钟破寂寥。

    “浮生如蝶梦,世界空妖娆。”

    包拯诸人看罢,自是感叹一番。董氏与欧阳彝夫妻二人又见落款名王古,皆甚为惊奇。董氏随转身向主持施礼探问道:“敢问师傅,于此题诗之人可是大名莘县王古,字敏仲者?”

    主持回道:“正是此人,今尚且未离本寺,就于东厢下榻。”

    董氏与欧阳彝夫妻二人听得,无不心喜,并向包拯讲起曾于琅琊山开化禅寺与王古见过一面之缘故。随一行人便于主持引路下,至东厢会面王古。

    方行至门外,主持就呼道:“清源居士,今有友人来相拜访,可在房中否?”

    此时王古正闲坐于房里阅览经书,听得主持之言,随放下书籍,出门来相迎,却见是董氏诸人,甚为诧异。赶忙将诸人让入房内,相邀就坐,并唤人沏上茶水款待。

    董氏接过茶水后,言道:“此前与诗人于开化禅寺一别,不曾想今能再次见面。”说罢,转而又将包拯、艾虎、欧阳春以及包繶诸人引见相识。

    王古听后,起身拱手道:“鄙人早闻包知县大名,后来又听闻艾少侠夫妇及其诸位于琅琊山智擒鱼妖之义举,今日得与诸位相见,深感不虚此行!”

    诸人随一并起身还礼,又皆谦逊些言辞后,再次相邀就坐。借此,包繶向王古道:“方才拜读过先生题诗,不愧高古大气,禅意非凡之作。”

    王古听闻,好生大笑,却又夸赞包繶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艾虎借机道:“先生既有此言,就请收包繶为弟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