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销售新渠道(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新研制的汽轮机稳定运行后,刘一凡临时培训了几个识些字的人手作为操作机器的现代工人,其实也很简单,注意补水,不时地填煤,注意火力大小,火烧得越旺,蒸汽压力越大,汽轮机运转得越快,别让汽轮机超速运转就好,保持最低动力需求就行,剩下的就是加挂各式设备为储粮做准备,时不时刘一凡去看下,大家对这个叫什么汽机轮的宝贝得紧,恨不得一天24小时看护着它,实在是这个太能干了,按老农的话说能顶好几十头牛的劳力。

    岛上居民把这个新出的汽轮机看作神物,刘一凡对这个还是有清晰的认识的,由于材料和制造技术的限制,锅炉还做不到太高气压工作,这样就使汽轮机的做功只能保持在较低水平,而且汽轮机做功的主要方式是最简单的喷嘴吹动叶片,吹动式做功,而后世大功率的基本都是利用蒸汽膨胀做功,效率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即使做到高效能的,轴承材料的低水平程度,也长时间运行不了。所以说技术这种东西和时代特色适合就好,太超前的反而会不适。

    就在刘一凡想得入神时,外面从码头方向传来一阵喧闹声,刘一凡出屋门一看,一支船队缓缓停靠在码头上,是郭继武他们回来上,算算日子,跟他们上次运盐出岛也有半个月时间了,远远看着从船上兴高彩烈下来的人,看来盐卖得不错。

    果然,郭继文、郭继武兄弟二人蹦下船板直奔刘一凡而来,老大,好消息。刘一凡故作镇定样子,这次辛苦了,盐卖得怎么样。郭继文还是老诚持重点,上前抱拳道,见过大当家的,这次贩盐共计得银三千四百余两,现全部安全运回来了,请大当家的查收。

    好,好,两位弟兄这次辛苦了,来进屋谈,刘一凡把郭氏兄弟让进屋里,倒上茶水,详细听闻了郭继武此次贩盐经历,郭继武喝口开水,平静了一下,开始给刘一凡讲起来。从岛上盐场制作出好盐后,果然就像郭继武预期的那样,郭继武带着船队载上盐离开岛后横渡过鞑靼海峡后,在斡兰河卫鱼失所附近找了个渔村偷偷上岸后,先派人回到黑风山找了大哥郭继文,郭继文听说岛上制作了大批好盐后,联系了周围百十里有来往的占山的好汉,让他们帮忙找销路,听说是好盐,价格还便宜,这样的好买卖哪里去找,给他们带上几包盐后,很快,就被四处寨子里的人你几包,我几包的买空了。平时吃盐就是问题,现在有了来路,盐还是上好的海盐,自然就拣起贩私盐的勾当,就这样,也只折腾出一半的粗盐,还有一半粗盐和一部分雪花盐没卖,后来还是郭继文有办法,带了些雪花盐样品,联系了莽吉塔城里的店铺相熟掌柜,果然这样的好盐一下就被相中了,没盐引什么的也都买下了,掌柜们用伙计们分散运到城里,一下子打开了销路,据说城里的达鲁花赤在无意间吃到这种盐后,一下子就相中了,特意给掌柜发下盐引,让他专供给这样的雪花盐送到府上,这次的雪花盐带得不多,四下一分,也就卖空了,粗盐也让他们包下了,放在铺里慢慢销售。城里的掌柜门说了,下次这样的好盐直接运进城里来,有盐引,有多少要多少,价格好说,此次共计得银三千多两,还有四百多两的铜钱什么的,都一一带回来了。郭继文说起这次贩盐得的这一大笔银子说得眉开眼笑,这么大笔的银两进项,对山上弟兄来说都是很大一笔,平时山上一年能得个几百两银子就不错了。

    刘一凡沉吟了一下,问道,盐从岛上生产的事说了吗,郭继文道,老大放心,兄弟们的口风很紧,而且从前我们就倒过私盐,只是从来盐没这么好过,城里掌柜们也没多问,只要好盐就行。嗯,这次的事办得不错,回头你们兄弟拿上一千两白银作为运作费用,和给手下弟兄们分润些,郭继文连忙道,不敢,我们兄弟自从跟随老大后就是老大的人,赚的银子自然都是老大的,从没想过要拿银子。让你们拿就拿着,上次去黑风山上看你们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