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神的待者?(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首次尝试制造的汽轮机获得了成功,刘一凡很是兴奋,能自动运行做功的机械,这无论从哪个方面还来都是意义重大的,这标志着人类首次摆脱了牲畜,水等自然资源为动力来源的方式,主动的去获得力量。

    汽轮机组的成功运行极大的震撼了岛上的居民,尤其是汽室内推动叶片做功后,排出的的大量蒸汽,让汽轮机周围云里雾绕的。虽然制作之前大家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刘一凡要制作一个关于取得动力的东西,但当这么个庞然大物靠热气就能自动转动起来,特别是刘一凡把以前制作的十几台脱粒机摆成一排,靠这一台叫什么蒸汽轮机的大个家伙全部带动起来时,再看刘一凡的眼神就变了,有信神的老者直接对刘一凡跪拜起来,嘴里还嘟囔着,这是神的力量。刘一凡就是上天派来的神的待者。

    刘一凡不住地拉起这个,那个又跪下来,后来无奈地不停给大家解释这只是一种机械,不是神的力量,好半天才安抚住众人,等大家情绪稳定些后,才详细地从热气把锅盖顶起,这种常见现象解释起来,慢慢地大家才开始对这个有了些了解,虽然刘一凡说的东西还不太明白,但也知道了,这是靠热气动起来的,不是神明的力量。刘一凡累得嗓子都干了,有点后悔是不是汽轮机出现的早了,如果从一些简单的机械设备开始,对众人的冲击就不会有这么大。(注:古代中国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现代人无法想像的,几百年后的清朝时,当蒸汽火车头一次出现有大众面前时,被称为喷火的怪物,被惊吓的人也是一副丑态,连慈禧老佛爷也是如此)

    稳定住众人的情绪后,刘一凡才开始细致研究这个汽轮机的功率问题,十几台脱粒机靠麻绳从传动轴引下动力后,很轻松地就被带动起来,脱粒速度,水车,牛车什么的能拉它们十倍,而且看起来还能带动更多,看来功率做大了,有些动力过剩了,过剩就过剩吧,好过动力不足,以这样的动力来推算,推动一艘大船还是很轻松的,不过等下次再造船用动力时得改造一下,这次的汽轮机为了验证可行性,只做了主要部分,其余的设施没有做完,像做功的水蒸汽就没有回收装置,直接排放掉了,这样工作起来就得需要大量的水,在岛上时还可以,缺水直接填就是了,要在船上可没那些宝贵的淡水浪费。看来回头还得接上一个蒸汽冷凝水的循环利用水设施,这样能结省到大量的水。

    而且现在还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传动问题,麻绳的寿命实在是太低了,一上午就得更换几根,影响效率,现代的传动皮带早期都是橡胶什么的,后期更是合成材质的,寿命高,抗磨损,现在上哪去找橡胶,刘一凡只得找张九要了几张处理好的皮子,混以丝线,动物筋,鱼胶等一些东西泡制了原始版的传动皮带,不过效果不错,虽然寿命比不了现代用的,不过显明比麻绳强多了,能抗用一段时间。现在汽轮机周围的情况就是从伸出的传动轴上吊挂着大大小小不同的皮带,带动下面的机械设备,这样的生产方式,和建国初期,新中国缺少电机,工厂里的生产模式一样,一个大功率电机带动一根传动轴,靠皮带带动一排机床,而快速安全地把皮带吊挂上传动轴也是个技术活。

    有了强力的动力源,刘一凡就可以继续推动下面的设备制造了,小麦,高梁等作物的脱壳,磨面,磨高梁米这都是需要研制设备的,今年这么大的产量不靠机械,人工是完不成的,采铜矿,采铁矿,采煤,水泥,等等这么多大量的工作在等着大量的人手去完成。

    对于小麦等一系列农作物的脱壳机器,刘一凡还是了解一些的,知道大概工作原理,基本都是碾棍相对挤压,筛网过滤,加振动等这些基本结构,和外壳漏斗等装置,这些简单的机械对于有了动力源的刘一凡来说倒不复杂,用了一天设计结构,画出图纸,两三天的时间就打造完成一部脱壳机,再加上有了齿轮箱组减速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