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5章 沙俄遗产(三)(第1/3页)  回到民国当大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英国公使朱尔典是个老问題了,此人自辛亥革命以來对国民政府都是持敌视态度,除开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去帮他们打德国佬的时候之外,朱尔典一直奉行的外交思路就是扶植日本打压中国,历史上中国遭受日本的侵略,除开自己的统治者不争气自身的社会制度极端腐朽落后外,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从朱尔典时代就开始奉行的养狗政策,等到英国人突然发现日本人不再是一条狗,而是被他们养成吃人的狼的时候他们才追悔莫及。

    靠英国人办海军,王振宇心里不由自主的摇了摇头,历史无情的证明,在海军的问題上,德国佬和美国人绝对比英国人要可靠的多。

    杨永泰在国际战略上的眼光要比杨度这个帝王心术专家要强许多,他的发言就很有建设性:“大帅,卑职以为您的这个计划要分两点入手,第一是从沙俄的内战中获利,这需要我们加大对边疆的建设投入;第二是通过击败日本获取全国的统一,这需要我们拥有足够实现这个目标的军事力量,而要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有钱,也就是说真正的关键还在于我们要抓紧时间,在民国七年和八年这两年的时间里完成政治和经济改革,为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奠定一个基础,至于具体的办法,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方面我们要继续麻痹英法,让他们不要去支持日本;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新乡村建设上下功夫,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这个经济基础,实现农村社会结构的改良,同时要借这个机会把县级基层民主政权建设起來,,,我个人认为过去那种派工作队领导改革的办法未必有效,通过教育去引导又不见工,所以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从经济上去诱导他们,通过吸引劳动力进入城市等一系列办法最终完成农村改革,推动整个社会进步,此外工业化的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虽然我不懂军事,但是向欧洲看齐肯定就能打败日本,这一点我坚信无比,,。”

    就在王振宇这边在探讨如何更好的继承沙俄遗产的时候,在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到了尾声,可以确定的是,因为蝴蝶效应的关系,即使不爆发大规模流感,这场战争也快要结束了,由于中国和美国的远征军超乎寻常的表现,原本一直压着英法在打的德国军队终于支撑不住了,在1917年全年的战争中,整个同盟国的军队损失超过了一百六十万,其中德国军队达到了70多万,战线更是进入到了德国鲁尔工业区和巴伐利亚州附近,这对德国的打击是巨大的,更为严重的是德国的皇太子也成为了协约国军队的俘虏,这在士气上确实是实现了此消彼长。

    而在1918年新春过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无力发起新的反击了,而协约国制定了一个240万人的全线攻击计划,战争已经到了马上要结束的地步了,这时不同的想法开始出现了,英国人想着是如何尽快恢复世界的秩序,修补战争带來的巨大创伤;法国人想着的是如何在柏林进行阅兵式庆祝第三共和国的巨大胜利,美国人想的是在和英法这个胜利者站在一边之后,如何在未來的世界秩序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总之各有各的想法。

    实际上在1917年大惨败之后的1917年11月底,德国威廉二世就已经在谋求和平了,他任命巴登亲王为新的帝国首相,并通过美国和协约国方面展开和平谈判,只是因为协约国方面要价太高,威廉二世迟迟无法下定停战的决心。

    到了1918年的2月14日,威廉二世已经失去了改变一切的可能,德国基尔水兵起义爆发,和历史上相比,足足提前了八个月,不过和历史上这些水兵拒绝把军舰开出去和英国人决战不同,这一次他们是拒绝被改编成陆军去送死,威廉二世为了地域协约国的二百四十万的最后铁锤四处搜刮兵力,最终引发了革命。

    对于德国海军在一战中的表现,后世历史学家概括的很彻底,那就是在浪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