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5章 沙俄遗产(三)(第2/3页)  回到民国当大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大笔经费之后于1916年出击了一次,结果让德国失去了控海权,紧接着就是在港口里晒太阳一直到发动起义彻底击败德国,泥妈,你确定这帮孙子是德国的海军吗,怎么看都像中国男子足球队应有的表现,呸,对不起,他们代表不了中国,充其量是中国非球迷足协男子足球队。

    德国革命的形势比预想的要发展的快的多,2月14日当天,起义的水兵和工人解除了反动军官的武装,占领了火车站等重要据点,奉命前來镇压的士兵也转到了起义者一边,到14日晚,整个基尔已经掌握在新成立的苏维埃手中,基尔起义震动了统治当局,马克斯、谢德曼等人签署呼吁书,要求水兵不要开始内战,同时,派遣国会议员、社会民主党人诺斯克去基尔恢复秩序,诺斯克后來承认,他去基尔是想利用他同海军的关系平息事件,但是,他“遇到的已不是罢工者,而是3万名叛乱者”,诺斯克见阻止起义已不可能,就转而答应水兵提出的一部分要求,许诺改善供应,从而取得水兵信任,被选为基尔水兵苏维埃主席,基尔起义成为德国革命的开始,起义浪潮从北向南迅速扩展,汉堡、莱比锡、慕尼黑等城市相继取得革命胜利,各个邦的君主诸侯都被赶下宝座,到2月18日,大城市中只剩下柏林仍在反动政府手中。

    巴登亲王面对乱局果断任命艾伯特为德国政府总理,而艾伯特也立刻提出德皇退位,结束战争迎回皇太子继位,并更改国体为君主立宪制,但是这遭到了李卜克内西为首的斯巴达克团的反对,事实上忍耐力极强的德国人对于容克贵族的统治已经到了极端厌恶的地步了,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情况下,独立社会民主党中央理事会于2月18日决定第二天举行武装起义,19日早晨,起义的号召书散发到各个工厂,几十万工人打着红旗涌向柏林市中心,李卜克内西率领人们夺取皇宫,威廉?皮克带人攻打市政大楼,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埃喜荷恩带人占领警察局,起义者几乎沒有遇到什么抵抗,到中午就控制了整个柏林。

    德国柏林街头,到处都是乱哄哄的,马路上不时有载满了起义士兵的汽车通过,只是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抓谁,一个看起來只有二十岁的年轻东方面孔自觉不自觉的拢了拢自己的风衣领子,然后快步穿过大街回到自己的住处。

    这个年轻人叫俞大维,1897年出生,湖南长沙人,在湖南长大,父系祖籍浙江人,母亲是曾国藩的孙女,这是一个典型的官宦子弟,目前的身份是德国柏林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学习的是化学和军工,自中国对德国宣战以后,中国人在德国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不过好在威廉二世和后世的大魔王希特勒不一样,他并沒有下令虐待和驱逐中国人,毕竟他最大的敌人严格意义上还是他表哥了,所以一战时期的德国基本上还是恪守了贵族战争的传统。

    俞大维在德国已经四年了,马上就要毕业回国了,不过他所在的留学生社团青年团海外学生部却交给他一项秘密任务,全程陪同和接待国民政府驻欧洲外交办事处副主任王宠惠。

    这里说一句題外话,籍贯湖南长沙的俞大维是欧战爆发前湘桂地方政府和国社党资助的最后一批赴德留学生的一员,并在那个时候就光荣的加入了国社党青年团。

    而巧合的是,他这次要接待的王宠惠是他在国内时的老师,相信这一次的任务应该很好完成。

    王宠惠(1881年,1958年)字亮畴,广东东莞人,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作为法学家,著有《宪法评议》、《宪法危言》、《比较宪法》等,他是第一个将《德国民法典》翻译成英文的人,其译本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都被公认为最好的英译本,在很多美国大学被当作教科书,作为政治家,在1949年之前在中国政坛上,无论谁主政,他一直官居高位,是国民政府学者型官僚的代表,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