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事实胜于雄辩(第3/4页)  傲气凛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按眼下这几百面早稻估算,只要不遭灾就能打下五六百斤干谷子,一亩地一年两季稻子种下来,至少能顶的上寻常一亩半地啊!”

    杨庶堪心里非常震撼,四处遥望一圈,再次转向老贵叔:

    “老叔,刚才萧司令已经和我说过村子的情况,我想问问,这半年都没有收成,你们吃什么?”

    “打鱼啊!”

    老贵叔急忙转一圈,指指房子廊檐下摊开的渔网,又指向西面的清水河:

    “边上就是清水河,绕着村子有四道湾,鱼特别多,军校的一帮长官送给我们每家两张渔网,还有上千只鸡鸭鹅苗,我们每天打到的鱼和甲鱼都卖给军校和骑兵团去,价钱和城里一个样,换来的钱足够每一家买柴米油盐了。

    “还有啊,几千官兵帮我们挖好了几十亩鱼塘,我们每家都养鱼、养鸭子和灰鹅,富裕点儿的十几家已经买来猪仔了,全按照萧司令送来那本农书做,叫什么……”

    “爹,叫立体种养!”人群中八岁的小女孩大声提醒。

    “对对……就是养猪、养鸭和养鱼在一起,养鸡和种果树什么的在一起,用鸡鸭鹅粪和猪粪种菜养鱼,几个月下来,不但卖了两轮青菜,鱼塘里的鱼也长疯了,乡亲们都说萧司令的办法好,以前半辈子都白活了,想想以前的浪费,就心疼啊!”

    老贵叔望向萧益民,眼里满是感激,到现在他和乡亲们都想不通,一直在城里长大的萧司令,怎么会懂得这么多农事。

    杨庶堪不相信地望向萧益民:“你也懂农事?”

    萧益民嘿嘿一笑:“不但懂,而且懂得比很多人都多,小弟还参考欧美各国发表的农业书刊,写了一份七万字的农业发展报告,对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先进国家的农业技术进行概述和对比分析,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一系列建议,省议会组织农业专家小组经过半年评估,已经采纳了其中大部分,而且做出了五年农业发展纲要,争取在五年之内,将科学种养推广到全省每一个村镇,明年元旦合并的四川大学也要增设农学系,哈哈!”

    杨庶堪捏着手里的稻穗沉思起来,萧益民看到天色就要全黑,连忙与热情的老贵叔和乡亲们告别,承《》收的时候一定来喝杯酒,这才在上百热情朴实的乡亲目送中离去。

    回去的一路上,大家都望着两旁的景色没说话,即将到达军校大门的时候,沉默了一路的杨庶堪才开口问道:

    “一鸣,不得不说你的政治教育卓有成效,也非常独到,你的边防军确实像你所要求的那样,没忘记自己来自于人民,这种军民共建方式是我闻所未闻的有效手段,非常值得革命军队借鉴,只是我还不知道,像刚才那样的军民共建村子,你们边防军提供帮助的有多少个?你们是否会一直做下去?”

    萧益民回道:“大约七十个左右,我提出的‘军民共建’是个不容更改、必须坚决执行的政治命令,只要我在位一天,我领导的军队就必须做下去,而且要创造性地去做,当然了,遇到战争除外。”

    “你对麾下各部有何具体要求吗?”杨庶堪像是很感兴趣。

    萧益民点点头:“不但有原则有目标,而且非常细致。基本要求是,驻扎各地的每个团,必须建立三个以上的军民共建村,根据司令部政治处的最新统计,绝大部分共建的村子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康定地区也一样......

    “我们派出的工作队为当地的医疗卫生、畜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成都和周边二十几个县的三分之一牛羊交易,来自我们工作队负责的川西各地,大量布匹、煤油、农具、药品、书籍甚至武器弹药,通过我们派出的十个工作队进入西川各少数民族地区,川西各族部落对我们边军从最初的害怕和仇恨,到如今的信任、欢迎和支持,只用了不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