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 事实胜于雄辩(第2/4页)  傲气凛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色,忍不住大声问道:“你这是带我去哪儿?”

    萧益民直至前方坐落在金色稻穗中的两排房子:“就到了,我们一起到前面村子去坐坐,喝杯茶吧。”

    杨庶堪皱起了眉头:“你搞什么名堂?”

    萧益民指着路边一片片泛出金色的稻穗的田野:“这片地方叫上清弯,原有住民十二户,田地两百五十多亩,其余全是乱石滩和长满荆棘的山包,几乎每年涨水都被淹,我们工兵营去年冬天修公路经过这里,看到周边几个村日子过得都不错,唯有这个占地最大、田地却最少的村子过得最苦,于是报上司令部政治处,把这个村子当成我们边防陆军的‘军民共建试点区’,仅用十五天时间,工兵营和司令部两千余边军弟兄带着数千俘虏,开出了七百八十亩田地、修好四个十亩左右的鱼塘,搭建了三排简易住房,并经过十二户人家的一致同意,安置三十户共一百零六个无家可归的川北灾民。我已经三个月没来了,借此机会请苍白兄一起来看看。”

    杨庶堪不屑地笑道:“向我宣扬你的功绩和理想社会?”

    “不好吗?苍白兄,你还记得一年中每个季节地里该种什么吗?还记得稻谷、玉米、黄豆、红薯的亩产量吗?知道早稻和晚稻的区别吗?如果你都不记得,恐怕其他那些国民党员们更不记得了......不能总想着怎么向人民伸手要钱吧?”

    萧益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问。

    看到杨庶堪尴尬的样子,萧益民吩咐马车停下,拉上杨庶堪跳下车走到大路旁,跨过路沟踏上田坎才停下。

    萧益民随手扯出一根稻穗递给杨庶堪:“苍白兄,你看看,和你巴县老家的稻子有何区别?”

    杨庶堪接过看了好一会儿:“这稻穗好像挺长的,茎干似乎粗壮好多,是不是从南洋引进的优良品种?”

    萧益民向闻声跑出家门的一群农民招手:“老贵叔,来来!我给你介绍个大能人!”

    身体黑瘦的老贵叔大声应了一句,满脸惶恐的跑过来作揖:

    “萧司令来了,哎呀、哎呀……先进家坐会儿,怎么也得先喝口水啊!”

    “不忙,老贵叔,我们这位杨秘书长老家在巴县,也是贫苦人家出身,只是从小一心读书,很多年没回家了,不知道这稻子和他老家巴县的有什么不同,你给说说吧,我也不是很清楚。”萧益民和蔼地说道。

    一群男女老少似乎都不怕衣着随意的萧司令,很快围过来询问萧益民和包季卿等人吃饭没有?埋怨说干嘛不说一声就来?老人低声吩咐儿孙快点去泡茶端来。

    随后,老贵叔客气几句,颇为自豪地扯起一根稻穗:“多亏萧司令托人从广东带回好稻种,别的村子不敢种,我们这村子五百多亩生熟水田全都种上了,山包上还全都烧荒种上了蜜桃,军校的官兵们每个月都为我们运来几百车的农家肥,这才有了这个丰产的好兆头。

    “周围十几个村子看到我们的稻子,再看看他们种了几十年的稻子,一个个后悔死了,各村都求我们留点儿稻种给他们,他们说宁愿拿五倍的白米来换,哈哈……还有,萧司令说了,等明年大邑县的化工厂把杀虫药和化肥生产出来,我们每亩田的产量还能提高两三成啊!”

    杨庶堪吓了一大跳,他非常清楚其中的意义,当即和颜悦色地问道:

    “老贵叔,你估算一下,今年每亩水田的收成能有多少?算谷子算打出来的白米都行。”

    老贵叔频频点头:

    “就算谷子吧,我们几十家男人都估算过,看着长势和稻穗的结实,每亩至少能打五百五十斤干谷子,比周围村子高出一两百斤绝不成问题,收完谷子接着种晚稻,种子还是萧司令帮弄回来的广东晚稻良种,听说广东那边也是经过五六年试种,才选出两种最好的稻种来,哈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