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7 章(第1/4页)  帝国崛起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亿250亿美元)的赔偿,拆走了上千家工厂的设备,并且采取“靠本地来养活”的占领政策。索科洛夫斯基元帅曾在1947年这样对法国的外jiāo官们说:“如果我到斯大林大元帅那里去,告诉他说,我不能做到让我管辖的部队和德国人民靠本地养活,而必须要求从外界进口食物来养活东部地区的所有那些人,那么,我的命运很快就决定了。斯大林会命令就地qiāng毙我,而我也只能认为他做得对。”而华沙条约形同沉重的枷锁,苏联用它死死地套着东德、波兰等国的脖子。

    英法等西方战胜国没有像榨油机一样榨取西德,反而帮助西德重振经济社会的发展。仅马歇尔计划,西德就获得了15亿美元的援助。从1950年到1960年,联邦德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高达8.6%。经过战后短短的一段岁月,德国经济再次复兴。在德法之间,一个国家的发展奇迹没有成为另一个国家的安全威胁,这还是头一次。

    从1946年到1990年,法德之间实现了45年的和平。这是自1870年以来,莱茵河左右两岸持续最久的宁静。当德国再一次面临统一的抉择,不少人投之以狐疑的目光,德国统一会不会意味着一个新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呢?德国要想和平,就得打消或减轻欧洲其他国家的疑虑。

    对德国来说,和平意味着要有所放弃,其中包括德国不再对“历史上”曾属于它的那些土地耿耿于怀。联邦德国和魏玛共和国的国歌都是《德国之歌》,不同之处在于,联邦德国只采用了第三节歌词。但是历史的记忆和联想,不会与歌词的变化完全一致。因为诗人法勒斯勒本1841年在黑尔戈兰岛上写下的《德国之歌》,曾热情洋溢地表达德国人那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从马斯到梅梅尔,

    从埃特西到贝尔特,

    德国,德国高于一切……

    如今,马斯属于荷兰,梅梅尔归立陶宛,埃特西在意大利,惟有贝尔特还在联邦德国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连哲学家康德生活了一辈子的科尼斯堡,也已成了俄国的加里宁格勒。德国何去何从?德国“统一”的分寸在哪里?

    显然,没有放弃,它的邻国就没法安心,只要邻邦满怀猜忌,提心吊胆,和平的基础将依然脆弱。为此,德国人做出了历史xìng的抉择。正如德国报纸《时代》的女编辑登霍夫所言:“人人都感到我们已经受够了太多的报复和仇恨。不管怎样,如果不发动战争,不流血,怎样才能夺回失地呢?不可能。因此我们隐忍了。”1990年6月,东德和西德的议会承认将奥得-尼斯线作为德波边界。一年后,德波两国签订友好条约,承认两国以奥得-尼斯河为界,放弃使用武力。这意味着,除非在遥远的未来德国人再动干戈,否则统一后的德国就永远跟奥得-尼斯线东边的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再见了。

    “不要领土,也不要赔款”

    1945年8月29日下午,在日本厚木机场,麦克阿瑟对在那里迎候他的艾克尔伯格将军说:“鲍勃,现在算清账了。”9月2日,麦克阿瑟代表盟军接受日本投降。这天,他在广播中宣告:“今天qiāngpào沉默了。一出大悲剧结束了。一次伟大胜利赢得了。天空不再下降死亡之雨了。……”

    6天后,麦克阿瑟首次前往东京。他把司令部设在东京商业区第一大厦,大厦对面就是皇宫护城河。一位美国作家这样形容麦克阿瑟当时的权力:“作为盟军的最高司令官,年已六十五岁的麦克阿瑟是一个拥有七千五百万人民的国家的绝对统治者。他是独裁者,是殖民地总督,是日本幕府时期的将军,是沙皇。”

    大权在握,反而使麦克阿瑟认为自己“面临着一生中最困难的境地”。虽然日本就在自己的军靴之下,可麦克阿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