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36章 万里奔袭的构想(第1/2页)  明末绝地狂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余佑的大脑飞快转动起来,指着地图的尽头,说:“是不是要使用水师,大规模袭击塘沽天津一线,威胁北京,迫使满清朝廷撤回江南的清军?”

    “不错,攻击此地确可震动北京,让满清不敢轻易全力南下,但我也不是指此地。”杨光用手指在地图尽头的桌子角落用画了一个圈,说:“我指的是沈阳,满清的老巢,此地防守一定非常空虚,这是满清的命门,满清多次掠夺中原的金银珠宝,不知有多少,多放在辽东沈阳一带,但其主力全部征发南下,正好留了一个机会给我军取回来。”

    “啊!”顾全、王余佑都被杨光的跳跃性思维震住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这么远的地方,不过,以他们的眼光,立即领会到,如果这个战略行动实施成功后,那将会有什么样的好处:

    首先,满清留在沈阳的财富,可能全部落入铁血军的手中,铁血军的实力又将更上一个台阶;其次,满清南下大军必将气急败坏地撤回去,南方将处处漏洞处处破绽,铁血军将有多不胜数的歼敌机会;再其次,满清老巢受到袭击,敌我双方的心理上,将发生一个不可想象的逆转,自从萨尔浒大战以来,南方的汉人有可能第一次取得心理上优势。

    王余佑提出的三步展开战略,是老成之策,但这与华夏历史上春秋、战国、汉末三国、元末等几个群雄并起混乱不堪的时代不同,铁血军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满清朝廷,满清现在处于其历史上快速上升的时代,其统治阶层富有战略经验,且学习能力极强,不会躺着在那里睡大觉的,而投降其治下的汉族官僚中,见识卓越能力超强者比比皆是,面对这样的强悍凶残的对手要战而胜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铁血军战略尚未展开,满清大军就围了上来,让铁血军根本没有发挥的机会,杨光要考虑必须对满清在战略上攻其所必救,才能有机会实施王余佑提出的三步战略。

    “这可是真正的万里奔袭辽东沈阳!”王余佑倒吸了一口凉气,说道:“不但满清鞑子们想不到,就是我们自己人都未必想得到。”

    “他奶奶的,嘿嘿,这偷袭沈阳,痛快!一定让我老顾也要上场打一把。”顾全平时的稳重老将气度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顿时磨拳搽掌起来,连脏话都骂出来了。

    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一般人由江南陆路走路到沈阳,有五六千里的遥远路程,就算骑着马,以最快的速度都要走上两个月,即使走水路,怕至少也有四五千里路程,而且海上是无风三尺浪的,气候变化无常,随时有可能遭遇极端恶劣风暴导致船毁人亡,一般人都难于想到,可以由江南长途乘船奔袭辽东沈阳。

    而杨光来自后世,由南京坐个飞机到沈阳不过两三个时的时间,坐高铁也就十来个时,思维早就习惯了全地域全天候地考虑战略问题,难怪要比顾全、王余佑高出一筹。

    此时的华夏受禁海的影响,人们根本不清楚欧洲人已实现环球航行,杨光却清楚,如果筹备几个月,趁南风季节,完全可以让几万大军乘船北上,突然出现在辽东沿岸,扫平满清鞑子的老巢防御,杀入沈阳,然后在满清援军回来之前,带着缴获从容撤回江南。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战略构想,如要实现,千头万绪的不知还要做多少事情,要做多少准备,单单是准备船只粮食就会让人抓狂发疯!”杨光对自己的想法也充满了期待,但他知道,现在更重要的还是要在江南站稳脚跟,于是指着地图说道:“我决定率军出击江阴、扬州、常州等地,尽快扫平这里的清军,刘总长仍出外整顿各地政务,顾副总长继续留守南京,并编练新兵。”

    “总司令,那学生呢?”王余佑很快进入角色,也学着顾全的军礼模式,向杨光敬礼提问,但自称呼却有点不伦不类。

    杨光没有直接回答王余佑,而是问顾全:“顾副总长,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