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儒墨论战(第1/3页)  突如其来的国君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稷下学宫的论战台向来是各国士子们向往的宝地,宽阔的方形广场上,两方一人高的木制论战台遥遥相对着,上面置着坐垫、木桌等器物,以供论战两方的代表人物以及门徒子弟遥相对峙以论战,木桌上则摆上了最为名贵的毛笔和安邑纸,用来记录双方的连珠妙语与精辟论点。

    在论战台的正北方向则是一座二层的小楼,最前方摆放着一座深绿色的海岩与青铜打造的王座,以供齐王落座,观赏双方的论战。论战台中间的空地则用来给论战双方表演——特别是墨家、农家和杂家,常常会拿出许多器械来进行展示,而那便是用于展示的舞台。

    论战台之外则是一圈精致的回廊,回廊上同样放置着许多草织坐垫,以供各家弟子门客或者是稷下学宫的学生围观论战,回廊之外则是一大片砖石空地,每逢各家论战之时,这里便会挤满了没能坐在回廊下而懊悔万分的弟子、门客、学生们,或者是远道而来的游学士子,甚至也有居住在临淄附近甚至是齐国内外的国人或是野人慕名而来。

    觐见齐王殿下礼罢,齐王落座于海岩和青铜打造的王座上,左侧是坐在木制轮椅上正受到齐王宠溺的军师孙膑,右侧统领着两个军团的大将军田忌仗剑而立,一动不动,好似一尊披甲雕塑,再右侧则是被稷下学宫乃至世人尊称为邹子的相国邹忌的席位。

    这位久负盛名的学者此刻正蜷缩在一摇一晃的软椅里,盖了条浅灰色狐皮毯,一根乌木制成的手杖放在膝上。尽管在外人看来,邹忌已经老得有几分神志不清了,但齐王与各位重臣们深知邹忌的老迈不过是假象,只要有博闻强记、精通方术的邹忌在场,便可以保护齐王不受楚越之地的巫术或者是阴阳家的秘术所伤。

    在诸位身着紫袍的齐国重臣的旁边,则是身着蓝色长袍的郭隗,一只手捧着笔,一只手捧着瞬间,眼光四处扫视着,只要一有机会,郭隗便会走上前去和重臣们套近乎,争取在这些达官权贵的口中撬出什么有用的情报来。

    在这以左为尊的时代,孟轲身为东道主,自然是不堪示弱,抢先占据了左侧的有利位置,一群身穿看似简陋实则舒适而名贵的灰白长袍的儒生拥簇着孟轲,神情当中颇有愤慨之色——前段时间齐王大兴土木,将会机关术的墨家弟子都召集起来,为他们建造了一所巨大的房子,上面悬挂着齐王为其题写的匾牌“大齐重工”,专门用于建造大型的战争机械——眼见竞争对手得到君上重用,儒家弟子们自然分外眼红。

    钜子墨莹尽管瞥见了占据左边尊位的孟轲及其弟子,但却并没有因此而困扰,反而是坦然正坐,一身灰袍如纱裙般轻盈摇曳,给人一种平淡却不甘于平凡、超然于物外的奇妙感受——在墨家看来,众生皆是平等的,左右没有任何区别——墨家弟子们也都身着国人与野人们时常穿着的褐色粗衣,面色平淡,与那儒家弟子的愤慨神色遥相呼应。

    当儒家与墨家的弟子们都落座完毕,稷下学宫的学生和慕名而来的游学士子便涌入回廊当中纷纷落座,脸上不乏因目睹两位学术领袖的真身而显露出的光彩——对于稷下学宫的学生来说,名士之间的论战本来就一年也未尝一次,因此纷纷挤入论战台当中想要一听究竟,而对于云游各地、偶然于齐国停留的游学士子来说,则更是百年难逢的盛况,因此不过半个时辰,回廊也挤满了人。

    至于那些消息不灵通的家伙,比如忙于耕种的国人或是野人们,甚至还有王室和学宫的奴隶,也纷纷拥簇到回廊边缘翘首以盼,渴望瞻仰沐浴云集于此的各位达官贵族和学术领袖的荣光。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哪部分的人群,其中皆有“燕云传媒”的蓝色身影穿插其中,看样子是在记录着大家对这次墨家与儒家的论战的看法。通过媒体与记者这一渠道,将影响力渗透到列国当中,从而避免与兵锋锐利的诸国较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