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第1/2页)  无敌极品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时间的事情。

    而贵族子弟有着充足的时间,可以接受入学教育,但是平民子弟和奴隶可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学习。

    平民和奴隶,他们每天基本上都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孩子也很小就跟随父母一起参加劳动,所以想让平民和奴隶的孩子接受入学教育,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周幽王左思右想之后,还是决定改变现状,让平民和奴隶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入学机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国家的人才储备才会变的多起来。

    同时读书可以明理。接受教育的人越多,国家管理起来也就相对简单许多。

    在周幽王看来,古代封建社会所谓的愚民政策,简直可笑至极。

    虽然短时间之内,愚民政策会让他们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可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长期如此,国家人才缺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发展缓慢,势必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所以改朝换代,成为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

    人口不断的增长,需要的生产资料自然就会增加,紧靠贵族阶级搞发明创造,显然不太现实。

    周幽王下定决心要大力发展大周王朝的教育事业。

    让读书不再是贵族奴隶主子弟的特权,也让平民和奴隶子弟同样获得入学读书的机会。

    为了让自己的想法能够落实,周幽王决定先找几位重臣探探他们的口风,看看这件事情落实下去的难度大小。

    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以及司徒都是西周时期管理国学和乡学的主要官员。所以他们自然就成了周幽王问寻的主要官员。

    ……

    周幽王是个想做就做,雷厉风行的性格,所以吩咐小四派人将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以及司徒等负责教育的官员招进宫来。

    君臣礼毕,周幽王直接抛出了自己的自己的问题:“诸位爱卿都是朝廷的饱学之士,应该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寡人欲将国学和乡学的招生向平民和奴隶子弟开放,不知诸位爱卿有何感想?”

    几人闻言无不吃惊,不知道周幽王为何突然产生这样的想法。

    太师姜伯官位最高,自然也是由他第一个开口。

    于是周幽王瞪大眼睛看向自己特意请回来的太师姜伯,想知道他是什么想法。

    太师姜伯左右看了一眼,然后拱手道:“大王欲让平民和奴隶子弟也入学读书,实乃教化万民之益事。”

    虽然太师姜伯一开口先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不过周幽王并没有就此轻松,因为这两天他也渐渐明白这些大臣说话的习惯,欲扬先抑和欲擒故纵是他们惯使的手段。

    所以一开始讲的基本上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后面的转折才是。

    果然不出所料,只见太师姜伯咳嗽一声接着说道:“虽然大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今国家的形势并不允许。”

    “哦,太师不妨说说让平民和奴隶子弟入学读书有何难处?形势又如何不允许?”周幽王闻言不慌不忙的问。

    “微臣以为难处有三,其一,平民和奴隶子弟天生愚钝,心智未开,恐难教化;其二,国学和乡学数量有限,教书之人更是稀缺,书籍笔墨更是如此,恐难以满足需求;其三,若让平民和奴隶子弟入学读书,则国学和乡学势必增加扩建,难免增加国库开支。因此微臣认为时机未到、形势不允!”

    太师姜伯说完,周幽王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转头向剩下的几个官员问道:“不知诸位爱卿,可否有与太师不同的意见?”

    太傅宋伯开口道:“微臣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