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七擒七纵”的真相(第1/4页)  三国全史:全两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泸水分兵后,诸葛亮率一路大军向西南方进发,他的对手是盘踞在越巂郡的高定元。

    越巂郡的范围相当于今四川省的西南部,除这里外高定元的势力还延伸到永昌郡,该郡的范围相当于今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和缅甸的一小部,郡治不韦即今云南省保山市。这一带山川阻隔,道路交通是一个严重问题,与成都平原的来往长期以来依赖于一条古道,这条道名叫旄牛道,早在秦汉之前就已开通,秦时在邛崃山设有邛笮关,由此往西翻过飞越岭,下大渡河,渡河向西,过雪门坎,进入大雪山西边的旄牛,此地在今四川省汉源一带。旄牛道是当年通往西南最重要的商路,商品主要有布帛、铁器和土特产等。

    也就是说,过去要从成都到越巂郡只能走旄牛道,而这条道又翻山过河、十分难行。现在,即使这条路也没法走了,因为高定元占据越巂郡以后把旄牛道毁坏,大军要前行,必须另辟他途。

    诸葛亮选择了水路,先由僰道沿泸水南下,过安上,再往前到达泸水上的一条支流卑水,也就是今天的美姑河。到这里后诸葛亮没有急于进兵,而是在这里集结休整。

    高定元听说诸葛亮亲自前来,十分紧张,他控制的地盘很大,但这也成了他的包袱,为了集中兵力,他把人马从永昌郡全部撤至越巂郡,分兵把守在旄牛、定筰、卑水等几处要地,修建了许多防御营垒。旄牛的位置在越巂郡的北部,这里并没有蜀汉大军,高定元为何在此布下重兵防守?因为他并不清楚诸葛亮的军事部署,旄牛是他的北大门,他必须防守。

    盐井是高定元的命根子,它们分布于越巂郡各处,高定元四处设营垒,也与保卫这些盐井有关,所以他不断地集结人马,做好防止敌人进攻的准备,这正中了诸葛亮的下怀,因为夷人善野战,却不善于守城,像高定元这个弄法,形同寻死。

    正确的做法是放弃各战略要地,分散到大山之中,蜀汉军队可以占领越巂、永昌两郡,但其主力不敢在此停留太久,主力一撤,再出来作战。所以,诸葛亮不担心敌人聚集在一块,担心的是敌人过于分散。大概高定元被下面的人捧为所谓的夷王,心理比较膨胀,敌进我退的事觉得没面子,还想恃险固守搏上一把吧。

    看到敌兵的部署,诸葛亮决定在卑水按兵不动,敌人完成集结后,来个一锅端。蜀军不动,高定元沉不住气了。他的本意是拼死一战,是胜是败赌上一把,现在人家不理你,就好比好斗的拳手上了拳台,又喊又叫又蹦,但对手始终没出现,自己的体力和士气先耗掉了不少。

    高定元自忖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于是派人向他东面的雍闿、孟获求援,但雍闿待在益州郡日子也不好过,蜀汉的中路大军已向他逼近,眼看也是朝不保夕,高定元曾经给过他不少帮助,他平时一向尊重甚至服从高定元,但现在这个局面,让他犹豫不决起来。

    不见雍闿的援军,高定元十分生气,逐渐与雍闿生隙。诸葛亮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派随同李恢行动的益州郡太守王士前往雍闿处,对雍闿进行策反。

    王士的策反工作有了积极进展,但这时高定元也察觉了雍闿将要生变,于是派部曲袭杀雍闿,同时遇害的还有王士。

    还有一种说法,雍闿增援了高定元,他从益州郡发兵想去越巂郡,但诸葛亮已派兵沿泸水一线进行布防,雍闿未能通过,只得退回益州郡,结果又被蜀军打败,逃到了高定元那里,高定元的手下对雍闿很不满,认为他没尽力,结果把他杀了。

    不管怎么说,雍闿一死,高定元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外援,如果是高定元主动突袭的益州郡,那他的兵力势必也有所分散,诸葛亮认为发起攻击的时机到了。

    诸葛亮下令由卑水进兵,直取高定元的老巢邛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