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十九、兵分三路金沙江(第1/4页)  三国全史:全两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曹魏和孙吴那边都挺忙,这种局面对蜀汉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作为先帝驾崩前指定的托孤大臣,诸葛亮承担起治国理政的大任,后主继位后他就在成都建立了丞相府,以此治理蜀汉。

    关于诸葛亮开府的时间史强调是在刘禅继位后,刘备驾崩前诸葛亮已经当了整整两年的蜀汉丞相,怎么现在才开府呢?难道刘备在世时诸葛亮没有自己的丞相府吗?

    按照汉代制度三公以上均可开府,地位低于三公的官员经过特别批准也可开府,一般会加“仪比三司”这样的话,丞相开府当然没问题,曹操生前掌控大权靠的主要是他的丞相府。但是可以开不等于一定开,开府与不开府取决于需要,刘备在世时蜀汉一切大事都由刘备亲自决策,诸葛亮只是执行者,所以开不开府关系并不大。而且,刘备是在仓促间称帝的,称帝后又马上伐吴,有些事恐怕还顾不上来。

    刘备东征期间诸葛亮留守后方,如果没有开府的话,他如何处理后方的日常事务呢?

    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时还给了他一个“兼职”——录尚事,也就是负责处理朝廷日常事务,张飞死后又让他兼任了司隶校尉,这两项职务应该才是诸葛亮最重要的工作。刘备东征期间有太子监国,朝政方面诸葛亮要随时向太子汇报,司隶校尉作为行政官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它还有监察百官的职责,刘备不在期间诸葛亮可以凭此监察蜀汉百官。

    所以当时倒也没有必要组建一个丞相府,或者说即使有一个丞相府,也只是为诸葛亮履行职责服务的一个小的工作班子,绝不是蜀汉政权的核心。现在情况不同了,诸葛亮要组建一个完整的、规模庞大的丞相府,这个丞相府将成为蜀汉的权力中心。

    处理完这些事,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诸葛亮决定着手解决那件紧迫的事,向南中用兵。

    对蜀汉来说当时最大的敌人不是曹魏,更不是孙吴,而是南中。南中之乱已经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了,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如果不果断出手,局面将更无法收拾。按照曹丕制定的战略,孙吴是当前曹魏的主攻目标,这为蜀汉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如果不趁此机会解决南中问题,将来无论曹魏打来还是孙吴发起了进攻,就再也没有能力去平乱了。

    后主建兴三年(225)春天,诸葛亮提出了南征的想法,并决定亲自率兵前往。丞相府长史王连当时患了重病,听说丞相要亲征,他认为有些不妥。

    王连抱病来见诸葛亮,向他建议道:“南中是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应当由丞相亲自讨伐,作这样的冒险之举。”王连不反对南征,反对的是诸葛亮亲征,诸葛亮目前是蜀汉的主心骨,如果长期不在成都的话,蜀汉能不能保持安定存在变数,所以不宜亲往。王连的话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南中的情况很复杂,打胜了还好说,如果打败了或者虽未败却无功而返,诸葛亮的个人威望都将受到极大的挫伤。

    对诸葛亮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尽管他在政治、外交上的才干已有目共睹,但在军事方面的能力还不为人所知,当初他曾指挥过三路大军入蜀,然而那还算不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战役。现在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无人能比,如果只站在个人的角度看,他似乎并没有必要冒险去指挥一场战役来提高自己的声望。

    诸葛亮可以派一名将领去征讨南中,比如赵云就是合适的人选,当年他率兵平复荆州的江南各郡,成绩很不错。但是,南中之战事关重大,必须倾蜀汉的全力去打赢这一仗,自己去无疑取胜的把握更大,所以不能因为避免让自己冒险而让整个国家去冒险。

    诸葛亮感谢王连的好意,但仍决定亲自南征。大军出发前王连病故了,对诸葛亮来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