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5 章(第1/4页)  中国道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94)。是年,佛教临济宗第三十四代僧树璧奉迎福建湄州祖庙的妈祖神像到台湾,在笨港(即今北港)登岛。笨港为海陆jiāo通要地,船只云集,船民大多来自福建,素有崇奉妈祖的习俗。树璧初抵时,租借简陋民房,供奉神像。康熙三十九年,编竹葺茅,成一小祠。雍正八年(1730),易茅为瓦,焕然一新,其后又多次修葺,香火愈盛。

    光绪三十一年(1905),发生地震时,朝天宫大殿破损,亭台倒塌。后经民众募得巨资,于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始成今日之规模。该宫为中国宫殿式建筑群,四进。宫门前有一广场,石地石墙,设有正、左、右等出入口。正面入口两侧置一对小石狮,墙头有四海龙王石像。宫门一分为三,中为山川门,右为龙门,左为虎门。山川门前,立有一对蟠龙巨柱,另有一对石狮。龙虎二门楹柱下各置一对石盾。三门的墙壁上,装饰有种种雕刻。第二进为正殿,是妈祖圣母殿,进深近十三米,分为前后两段。从殿外观看,正殿顶似有三层,琉璃瓦顶,前段屋顶翘脊上塑有麒麟送子及二只凤凰。东西两厢供奉注生娘娘、而境主公和福德正神。第三进中室为观音佛祖殿,供奉观音菩萨,右室为三界公殿,供奉三官大帝。

    左室为五文昌殿,供奉五文昌。观音殿有石刻龙柱一对,刻有"乾隆乙未年腊月敬立"字样。五文昌殿阶前有双龙丹墀一块,刻有"道光庚子年阳月立"字样。最后一进是圣父母殿和供奉历代住持神主的开山厅。宫内至今还保存着康熙年间制作的妈祖天妃冠。1972年,朝天宫被定为台湾省宗教纪念物观光区。1985年,台湾当局定其为二级古迹。

    妈祖崇拜是台湾省民众的主要信仰。台湾省境内,妈祖庙也不计其数。但是每年赴北港朝天宫拜天后和游览的有五百万人次之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都要举办上元祈安法会,入夜,由当地各业团体和学校共同举办花灯会。各地来此参观者,人山人海,将宫前广场和附近街坊挤得水泄不通。

    农历三月十九妈祖成道日,各地到此进香的队伍,长达数里。

    妈祖"出巡"即抬妈祖塑像巡行时,沿途还设有路祭,接送之人手执长香,在出巡路线上守候。盛况历年不衰。

    北港朝天宫在1921年即成立管理委员会。1974年改管理委员会为财团法人,成立北港朝天宫董事会。董事会由北港朝天宫的信徒代表大会投票选举。现任第五届董事会的董事长是曾蔡美佐女士,她是该宫三百年来第一位女xìng负责人。

    圆玄学院

    圆玄学院在香港九龙西北部的荃湾三叠潭。由赵聿修等人初创于1951年,1953年正式建立。院名含三教合一之意,即圆指佛,玄指道,学指儒;而非学术机构或高等院校。其道统传于五师之系,即关圣、吕祖、济佛、华佗和郑金山诸圣。道派溯源于广东罗浮山冲虚观,崇奉三教圣祖。主要殿堂建筑是三教大殿,仿北京颐和园沉香阁,上下二层。上层为三教大殿,供奉太上道德天尊、至圣先师和释迦牟尼。下层为元辰殿,环壁一周供奉六十甲子神,神像按北京白云观的绘画像塑制。三教大殿前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另有关帝殿、吕祖殿,奉祀关帝、吕祖和济公等。院内还建有观音池,有高约三米的汉白玉净水观音像。

    院内办公楼"养真轩"一侧的围墙上,书有"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十个大字。据称,南无(nā mó)是梵文的音译,用以表示敬礼之意;天元指日月星,包含道教三元(天、地、人)的思想;太保包含着儒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的意思;阿弥陀佛指佛教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隐含佛教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因此,这十个字就是圆玄学院崇信三教合一思想的具体反映。

    圆玄学院的管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