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4 章(第1/4页)  中国道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宫募资重建,经十九年,至万历二年(1574)告完。AH第三次,清雍正七年至十三年(1729~1735),道士梁一亮募资修葺启光("光"疑或为"元"--引者)殿、四子堂、灵官祠,改建迎仙门,创建藏经阁、待储洞等。AI此后,乾隆五十七年(1792)和嘉庆十四年(1809),又两次由私人出资进行修葺。AJ其后不见大的修缮,以致大部建筑逐渐废圯,惟存说经台几重殿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之作过多次修缮,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注: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ACAD《道藏》第19册543页,第22册707页,第19册550页,第5册270页,272页,第11册41页,第5册268页,第19册550页,554页,544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7册220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ABAEAF《道家金石略》228页,643页,577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AGAHAIAJ《古楼观志》31页,26~27页,39~41页,42页、37~38页,手抄影印本,1982年

    永乐宫

    永乐宫本名纯阳万寿宫,在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旧属永济县),俗称永乐宫。为八仙之一吕洞宾出生之地。吕卒后,唐代就其故宅建吕公祠。金袁从义于兴定六年(1223)所撰《有唐纯阳吕zhēn rén祠堂记》云:"永乐镇东北隅行百步许,曰招贤里,通道之北,即有唐得道吕君之故居也。乡人慕其德,因旧址而庙貌之,岁时享祀甚谨严。"①至金末,因其地狭隘而加以扩建,改祠为观。元王鹗《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云:吕公祠"每遇毓秀之辰,远近士庶毕集其下,张乐置酒,终日乃罢。近世土官以隘陋故,增修门庑,以祠为观,择道流高洁者主之。"②元初,全真道兴起,以吕洞宾为第三祖,为崇奉其教,乃大肆营建,将吕公祠改建为规模巨大的纯阳万寿宫。肇其事和出力最多者为邱处机弟子潘德冲和宋德方,有许多碑刻记叙其事。③建造时间很长,其主体建筑,大约从蒙古定宗元年(1246)开始动工,至世祖中统三年(1262)方告结束;无极门(亦称龙虎殿)到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才竣工。至于各殿壁画,直到至正十八年(1358)始告完成,几与元代相始终。

    宫殿规模很大。在由南向北的主轴线上,建造五座主体建筑: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其后有邱祖殿。西部有披云(宋德方封披云zhēn rén--引者注)道院、吕祖祠、潘公(潘德冲)祠、玉皇阁、报功祠,书院、三官殿、城隍殿等,成并排横列。三清殿是主殿,形制最大。殿前有七条并列的人造水渠。④据碑刻和殿壁题记,永乐宫建成后,在明洪武、嘉靖、崇祯,清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等朝,皆有不同程度的修葺。

    维修工程最大的有四次:第一次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主要是饰各殿的门柱槛框;第二次在明天启四年(1624)至崇祯九年(1636)间,重修七真殿、玉皇阁、潘公祠、二仙楼、邱祖钵堂,及山门、墙垣、甬道、神牌、供桌等;⑤第三次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除一般维修外,更换了三清、纯阳两殿的梁架,历时三年;第四次在光绪十六年(1890),除对三清殿、纯阳殿、真武阁等三座主体建筑进行修缮外,又对三清、纯阳、龙虎三殿的壁画进行了修补。经此多次大小维修,该宫历经七百余年之久,除一些次要建筑圯毁无存外,主体建筑,即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保存仍较完好;其内部装饰、塑像、图书等虽已破坏无存,而壁画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