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静水流深,政途艰险(第1/3页)  滇王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雁阵南飞。

    一名黑衣信使背着令旗,纵马从巴楚边界飞出,一路沿江而下,经夔地、西陵、夷陵,横穿沱水至郢都。战马进入郢都王城,直奔王殿南宫大门。

    此时,楚怀王正在书房内读书简。这王宫府邸的书房可谓是汗牛充栋,各类古典名籍数不胜数,案台上的竹简奏疏堆成小山。宫外侍卫进来通报:“大王,巴楚边关信使来报,有紧急军情!”

    楚怀王听后,顿觉一惊,放下手中竹简:“速传信使!”

    片刻后,信使进来跪地禀道:“大王,秦军经巫山犯我楚境!”

    “何时?秦军有多少人?”

    “就在几日前,秦军三万余众,刚进入乐平里,便被屈原率五百余名村民击溃!驻关将领恐秦军再犯,故特遣小人来禀告大王。”

    “屈原能率五百名村夫击溃三万秦军?”楚怀王颇为惊讶,“看来,屈原真是文武全才哪。若不是这事儿,寡人倒将他忘了。”楚怀王起身,走到一幅宽大的楚国疆域地图前,仔细查看着乐平里一带的山川地势,脑海中浮现出屈原俊朗的形象,耳畔回响着屈原瑰丽的辩词,边看边暗自点头。

    楚怀王看了一遍地图,顺手取来一张丝帛,转身走向案台,提笔道:“寡人即刻修书一封,你速速送回乐平里,召屈原进郢都。”信使躬身待命。

    楚怀王边回忆着屈原的言行举止与音容笑貌,边运笔如飞,须臾之间,一封手书已经写好,装入一个精致的信筒,递给信使嘱咐道:“告诉屈原,寡人甚为想念他,速来郢都,不得耽误!”

    “诺!”信使躬身接过信筒,后退着出了书房。

    黑衣信使再次跨上战马,如鸿雁一般飞出郢都王城,沿江水官道一路向西折返,疾驰在金色原野中,往巴楚边界奔去。

    一国国君亲笔给一位山野青年写书信,古往今来罕有,这是楚国朝中的一件大事,瞬间在朝野中传播开来。

    信使疾驰两天来到乐平里,屈原仍在橘林中陪着男女老少采摘黄橘,继续带领大家吟唱他的诗作:“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信使下马,向一位坐在道旁休息的老头打听:“老人家,请问屈原住在何处?”老人回过头,伸手指了指不远处橘林中的人群回道:“带领村民唱歌那位后生便是了。”信使谢而辞过,牵着马进入橘林。

    刚一见屈原,信使便躬身施礼:“拜见屈原公子!”

    屈原有些惊讶:“官差找我何事?”

    信使从怀中取出信筒,递给屈原道:“在下乃郢都信使,大王亲自给公子写了一封手书,特命在下送到公子手中。大王甚为想念公子,要公子速去郢都,不得耽误。”

    屈原听后,又惊又喜,忙跪地接过信筒,感激涕零道:“明明上天,照临下土。这么多年过去了大王还记得屈原,屈原拜谢王恩,拜谢太一大神!”屈原转身朝郢都方向重重叩拜三次,才小心翼翼从信筒中抽出丝帛,轻轻展开,几行青秀飘逸、霸气十足的字迹顿时映入眼帘,其书曰:

    “屈子尊才,隐居求志,知通大道,明察日月。山洞偶遇,弹指六载,公子之美政高论,依然响彻寡人耳畔。今闻公子率乡众击溃秦军,其勇可嘉,其功可奖!朝廷急需之人才:忠人者,端身命以忠国,经险难而一节;仁人者,垂恻隐于有生,恒怒己以接物;明人者,观微理于难觉,料祸伏于将来;信人者,守一言于旧约,历兴衰而不渝;勤人者,执非懈于夙夜,忘劳瘁于深峻;文人者,开锐藻以立言,辞炳蔚而清允;辨人者,飞清机之英丽,言约畅而判滞。诸多品质,屈公子俱备矣。盼屈公子即刻入郢都,伴寡人左右,为苍生谋福,为国家效力。楚怀王熊槐七年秋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