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6章 佳期何许1(第3/6页)  但求常相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昭之回了淮王府,绿意和钟惺守在这里,府里一切如常。景华殿幽静如斯,清冷如斯,昭之沐浴完浑身清爽,绿意过来送汤,主仆二人闲闲的说了好一会儿话。

    那事发生后府里人已被提点过了,人人行事间变得沉稳许多。

    刑部的人上门来查了几日,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最后抓了一个临朔殿负责采买的下人,说是于嬷嬷的侄子,那人供认不讳,为了于嬷嬷的死报仇。

    封氏上门闹了两回,被死死拦住了,说是王妃病中,不宜见客。

    昭之不经意间提了顾繇,绿意终日不是围着太后就是围着王府的下人,对顾繇所知道的寥寥无几,基本都是一些坊间不大真实的传言。

    她说顾繇时,昭之便坐在一旁静静听着,脸上带着一点笑意,若去仔细看那眼底,却是一片清冷,深沉似海。

    秋祭大典后,钦天监联合惊觉寺的大和尚接着一道演了一出好戏,结合星象、对照历数,阴阳术,得八字:龙气东移,奏请迁都。

    太子招了列重大臣于惊觉寺的禅房里参议了两个时辰,结合各种原由,当即拍了板,决议迁都。

    一来,东境四连败,军心溃散,而东境到京城一路平原,仅江源城十万军屯这一道屏障并不足以保障皇城的安全。

    二来,皇陵被盗,镇灵王石擅动,从风水来说如今的上京城运势已经不足以托起整个大靖王朝平安稳健的往前走了。

    如果说,对大部分朝臣来讲,第一条理由已经有足够的说服力,那么,还剩下的一些顽固老臣为着第二条理由,也不得不将信将疑的投了赞成票。

    对于太子和惊觉寺的僧人来说,却是为着另一条致命又绝对秘密的理由来看待,他们迁都已然成了势在必行的一件事。

    决议到底是决议,太子首先要和大臣们通好气,再来才是在朝堂上公布出来,之后的事情更是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以太子并没有为此而高兴,只是步履匆忙的让人备车打算回军机处。

    马车才刚到城门,就见一脸焦急的中书侍郎成泓等在那里,不待太子说什么他就爬了上来。

    成泓上车后见英蔺一脸戒备的拿刀指着他,这才停了动作,话也不说捧着一份文书递了上前。

    英蔺转交给太子,太子一打开文书,脸色已然大变,英蔺只来得及看到那盖了皇帝金印的一角,顿时浑身僵硬,背后冷汗涔涔。

    太子看完文书,转手递给了英蔺,耐着性子听成泓颠三倒四把话说完。

    送文书的内侍总管王珍一进来时就被他觉出了不对劲,于是就留了个心眼,等那文书一进尚书台他就想了法子拦截了,这一看便大惊不已,于是就亲自来城门口等太子。

    太子脸色极度阴寒,一边转动扳指一边眯着眼思索,只片刻便道,“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得出入。”

    成泓看了看络绎不绝的人流,想起崤函山上尚未回归的大队人马。

    太子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又想着动静不能大,毕竟这文书目前而言只有他们几人知道。又道,“盘查所有出城的人,重点是车。”

    成泓、英蔺何等机灵,一听太子这话,就知道这封陛下亲笔可能是伪造的,也是,陛下若是真的醒过来了,就不会下这样的命令了。

    英蔺应声而去,太子也不等他回来,吩咐马车全速回宫去。才到宫门口,就见李全等在那里,他得到的是宫人们聚在一起打发时间的小道消息。

    姜贵妃招了六宫妃嫔,昭告了皇帝出宫养病的消息,并借着这个由头把宫妃都敲打了一番,大意就是皇帝生病出宫了,六宫由她统领,都老实点别惹事。

    成泓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这件事竟然已经闹大了,并且是根本压不住了。

    太子一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