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回 不接诏书远逃亡 大赦归途遇剪径(第1/4页)  天子山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且说有人把刺史上表朝廷,荐举覃忽为朝廷兵马都尉之事,告诉了族长。这个消息,顿使覃家寨里嘈动起来。因为,覃忽去当官,寨里有人高兴也有人担忧。高兴的,当然是覃氏家族的人。他们觉得,覃氏家族从来没有人当官,今天出了一个兵马都尉,一个率领一千人的大武官,这岂不是光宗耀祖之事,怎么不令人高兴欢喜呢?族长就是这样想的,也有另外一些覃姓之人为之高兴。不过,覃氏家族里面也有不少人,还有其他一些村民,却是在担忧。他们考虑,覃忽这一当官去,若有本事比范氏兄弟还厉害的山贼,前来抢劫,有谁能带领大家去抵挡?覃忽虽为都尉,率有一千人马,但是远水不解近渴啊!覃忽何去何从,覃家寨多人赌猜不一。

    里长来到覃忽家里,想探听覃忽的主意。覃员外见里长到来,忙令人端出香茶献上。二人相坐,谈起了覃忽之事。员外讲了寨子里两种人的想法。里长说:“至于山贼,那不可怕,还有覃家军,还有覃雄、田明和他们的师兄弟。”员外问:“那你的意思,是叫覃忽去做都尉?”里长说:“不是,我来是想听听覃忽的想法,我主张按他自己的意思去办。”于是,员外叫了覃忽到来。

    里长问:“覃忽贤侄,听说刺史荐举你做兵马都尉,你的主意如何?”覃忽说::“我正在考虑。”“考虑什么?是考虑做兵马都尉去了,没有人领头保护村寨?”“我才不想当什么兵马都尉。”里长说:“为什么?”覃忽说道:“里长大叔,你看现在的官府,哪里在为老百姓办事。大一点的山贼,不敢去征伐,让其祸害老百姓而不管。他们自己对于老百姓,则是苛捐杂税,巧夺豪取。官府是这样,那必定是皇帝老儿的屁股未坐正。这样的皇帝老儿,我给他去做都尉,去给他卖命,那确实不值得。但是,如果皇帝老儿真的颁下告身诏书,宣诏我为兵马都尉,我若不去,这就是‘违抗君命’,恐怕会连累到我的父母。因此,我很踌躇,正在考虑。”里长一听,明白了覃忽的的意思,便说:“贤侄,你的想法,我早就猜到了分。既然这样,我为你支一招。”于是,里长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通。覃忽听了,点头称是。

    传闻之事,果然到来。一日,钦差大臣坐着八人大轿,族长陪同,鸣锣开道,八面威风地来到覃员外家门首。覃员外一家,整齐出来迎接。但见钦差三揖九叩,请出“圣旨”,叫道:“覃忽接旨。”覃忽长揖不跪。只听钦差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授覃忽为兵马都尉……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族长喜形于色,说道:“覃忽贤孙,你看,朝廷多么器重你,授你这么大的官,快快谢恩啊。”覃忽说:“你这么喜欢当官,那你就去做兵马都尉吧。”族长听了覃忽然的话,气得白胡须翘了起来,持拐杖的手抖动着,站立不稳,里长连忙上前扶住。只听得族长连连地说:“反了,反了……”话不成语。

    这时,覃员外大声喝斥覃忽,吼道:“放肆!狂妄小子,你竟敢抗旨不遵,那还了得!刘管家,你带领家人,将那逆子拿下,送交官府。”

    覃忽听了,顺疾抓了一根齐眉棍在手,拔腿就跑。管家刘山取了一把朴刀,带了五六个家人,急忙赶去。

    钦差大臣也曾宣诏多次,从未遇到这种情形,不竟惊得瞠目结舌,半阵无语。

    须臾,那赶去的五六个家人跑了回来。家人们说:“少东家然已将管家打死,又来打杀我们,我们打他不过,只得跑了回来。我们没有拿住少东家,望员外恕罪。”覃员外听了他们的话,无可奈何,只得喃喃地说道:“反了,反了,这个逆子,真是反了……”

    钦差见覃忽逃跑,又见前后情形,心想,覃忽抗旨,如若把覃员外拘到官府,自己是可以免责,但这确实委屈了人家,算了吧,回去如实呈奏,如若朝廷还要见责,那自己只好听天由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