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洒泪辞别(第1/3页)  大宋有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庆也不敢在村里久留,真引来官兵,这一百喽啰未必够打,当下让李宝、三阮等人,帮着百姓装运细软辎重。他这次把山寨所有船只都带了来,其实也就三十来艘小型渔船,只装人的话,两趟也就齐活了。可连着东西一起,非折返五六趟不可。

    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山寨草创,百废待兴,用钱的地方数不胜数。而造船又是个极度烧钱的行当,还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短时间内是不要想了。当然,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小渔船,还是能赶工造一些的。

    好在村里百姓多是渔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两艘小船,凑在一起,也有七八十条船。两边的船合在一起,估算两趟折返,就能完工了。

    王庆和林冲、鲁智深带着五十个喽啰,驻守村里,防止官差闻讯赶来捣乱,其他人都帮着村民装运家什。村民很听话,把家里的锅碗瓢勺盆盆罐罐全部带走,端的是不留一针一线一粒米。

    忙到黄昏,最后一船人也启程了。村子变得无比冷清,阮家兄弟见村子空了,不免有些伤感,阮小七还忿忿的踹了两下树,骂了几句‘鬼世道’。

    王庆过去劝慰了两句,便带上部下,乘船返还山寨。

    从湖中望过去,只见石碣村一片死寂,冷冷清清,人踪难觅。

    回到寨里,王庆便组织石碣村的百姓,先去王伦那边登记。

    青壮愿意从军的,就发到张荣麾下作水军。不愿当兵会打渔的,便聚集在一起,挂靠在渔业部。两样都做不了的,暂时搁置,过些时日再给分配工作。反正除了行动不能自理的老人,谁也不能无所事事,都得干活。

    当夜,王庆在山寨大摆宴席,一来欢迎石碣村四百多乡亲入伙,二来把阮氏三雄引荐给山寨众好汉。

    阮家兄弟本是慷慨豪气的人,过了多年清苦日子,今番与天下英雄共饮结交,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活无比。阮小七更是杯到酒干,高呼畅饮,喝到后来,一头栽进了酒缸里,众人把他脑袋拔出来时,兀自见他迷迷糊糊的大叫‘快活’。

    第二天,王伦对上山渔民的统计完成了,随即资料入档,分派职务。

    四百多渔民,愿意从军的有一百二十人,这个比例算是很高了,盖因石碣村民风彪悍,一直就是好勇斗狠的风气。这回落了草,许多青壮就不愿再继续打渔,踊跃投身到水军之中。加上原先的七八十人,山寨水军已达二百之众,初成规模。

    王庆正式宣布水军第一营成立,以张荣为主将,统兵两千,主将可自行招募兵员,任免偏将以下军官。

    迄今为止,水军是唯一成编制建营的部队。虽说目前只有二百人,可王庆有言在先,水军主将是可以自行招募兵士的。以京东东路当前的态势,区区千人完全可以精挑细选,优中取优。

    张荣在山寨中,瞬间有了超然的地位。

    毕竟步军豪杰众多,水里就他一个,说是独当一面也毫不为过。

    此外,上山渔民里的老弱妇女,以及参军被刷下来的青壮,都被王庆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渔业部,专门在梁山泊打捞鱼蟹。

    八百里水泊,有无穷的水产可供捕捞。随着公田法的实施,渔民不堪重税,从此歇了捕鱼的念头。又因梁山一带盗寇横行,官面上的人死了几波,也都不敢来捕捞了。偌大一片梁山泊,竟成了鱼虾的乐土,这一片的渔业也彻底荒凉了下来。

    对山寨而言,鱼蟹不仅代表着美食,更意味着大量充足的营养,守着这一方宝库不去采用,实在太暴殄天物了。

    渔业部多是经验丰富的渔民,基本都自带船只、工具,即插即用,山寨基本不用多费什么心。

    在把石碣村渔民的住处安顿好后,渔民们便自发的投入到工作中。一艘艘渔船穿梭在湖中,原本冷清平静的梁山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