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当街祭后土 有道名土正(第1/2页)  邪染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孙先带着好奇心继续前进,突然这条街上为数不多的一家店没有供奉那神龛的。

    这是一家汤饼铺,所谓汤饼者,揉搓如箸著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揉搓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这种面食是东汉末年流行的小吃,在豫州街面上随处可见。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将面切成一尺长的段,在盘里盛水浸着。再在锅边上揉搓到韭菜叶那样薄,下水煮。既简单,又美味,深受老百姓喜爱。

    公孙先看着还是第一次在东汉吃路边摊,不由得来了兴致。心中暗道:嘿,这汤饼不就是面条嘛。只不过宽一些罢了,倒是有些河南烩面的样子。

    不等公孙先发话,孟兕就径直进了店铺,找了桌案坐下,掏出钱袋往桌子上一拍,兴奋的说道:“掌柜的,来五碗。”

    掌柜的是一对老夫妇,看样子五六十岁。那老头一看来这几人仪表打扮就是有钱人家,高兴的吆喝一声:“老婆子,赶紧的给各位客爷温上酒,再弄几个小菜。”

    公孙先笑着摇摇头,带着典韦三人进了铺子。当公孙先从老头儿面前过时,老头儿看到那双血瞳,不由得一哆嗦,吓得手中汤勺掉进了锅里。公孙先观察细微,停驻脚步,急忙说道:“老人家莫怕,我这是眼疾,自幼便是如此。”

    “哎呀,公子吓我一跳,常听人言,吃了人肉双眼才会变红。不过公子既然言明,就没事儿了。看公子打扮,也不想是吃人的主儿。”老头子从锅中捞起汤勺,抚摸着胸口说道。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民不聊生,易子相食,比比皆是。老头儿有此顾虑,也不为过。公孙先见老头儿不再害怕,就继续聊上了。他指了指对面的店铺说道:“老人家,那神龛之中所供奉的是那一路大神?”

    老头儿搅拌着汤水,一边撒入盐巴,一边说道:“公子不是颍川人氏吧?可是外来经商的?想必是要去琼楼玉宇阁吧。”

    “老人家一语中的,正是,正是。某家姓孙,在雒阳有个绸缎庄。”公孙先急忙答应道,他正愁来历出身怎么解释呢,这倒好,老头儿自己说出来了,他自然是顺杆儿爬。

    “嘿,大手笔!小老儿也见到雒阳人啦。”老头儿感慨一声,他这一辈子都没出过阳翟的县城。

    老头儿舀了一勺汤,尝了尝,有洒了一些盐巴,接着说道:“公子有所不知,这神龛之中供奉乃是后土娘娘呀!”

    “哦?既然供奉后土娘娘,可为何还有道人将供奉的钱财收走?”公孙先接着问道。

    老头儿低声答道:“公子可问着人了,这取钱之人,乃是土正道的教徒,所以才可拿钱。我那儿子正是土正道的一名小祭酒(道家职务,因张道陵设二十四治,首领称为祭酒),也统领七十二名道人呢。正因为此,我这店门才不用供奉,免了月钱。”说完,老头儿脸上可以明显看出得意的笑容。

    公孙先点点头,恍然大悟。接着又问道:“可这土正道怎会在坊间如此有威信呢?”

    “嗨,你看看,老了,糊涂了。公子,你看见那座山了吗?”说着,老头一指西南方向的山峰。

    公孙先随着这一指,望了过去。只见那山也不算太高,山上没有大树,山下一片碧绿,稀稀落落的村舍。虽无险峻壮观的景象,却也感到远离闹市的清净宜人。

    老头儿一边盛出锅里的面饼,一边说道:“此山名曰:三峰山。山间建有后土殿,正是土正道道场之所在。之所以叫土正道,盖因帝喾以句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而这土正道的圣女,正是后土娘娘之女降世临凡。”

    公孙先听到这里,可算是明白了。心中暗道:又是打着宗教信仰的旗号,坑蒙拐骗。收拾心思,接着问道:“这圣女可曾救济黎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