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节 屈打成招(1)(第3/4页)  清山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由上房过二厅、到大堂,在暖阁中升了座,只见正前方一块灰蒙蒙的天,正飘着毛毛细雨,还有风,吹得公案上一盏红色牛角罩的烛台,光晕摇曳,连文牍都不甚看得清楚。此外的光亮,便只有正檐前两盏用三脚竹架支着,‘通城县正堂马’的字样犹新的大灯笼,照出站班的皂隶,肃然无声地分列两旁,手里不是拿着竹板,便是刑具。

    “都伺候好了”张书办在马翥身边关照,同时将个红布面的卷宗一揭。

    于是马翥用朱笔在名单上一点,口中吩咐:“带胡体安”值堂的皂隶大声应着:“喳”着到檐前宣示:“堂谕,带胡体安。”

    刘学太已经在西角门外等候了半天,这时便拍着王树汶的肩膀,安慰子侄似地说:“要怕,不要怕一切有我。县大老爷是书呆子,最好说话;你答供得干净俐落,他一定高兴。”

    王树汶深深吸了口气,重重地点着头说:“知道。”“好,上去吧”

    于是铁索?铛,就象变把戏牵出一头猴子似的,将王树汶牵到堂上跪倒。为了要做出强盗的气派,他依照刘学太的教导,昂起了头,极力装成满不在乎的神态。

    “禀报大老爷,”刘学太屈一膝大声说道:“奉堂谕,带到盗犯胡体安一名。”

    马翥向下望去,影绰绰一个瘦瘦小小的孩子,不免惊奇,但以毛师爷的先入之言,并未想到这个孩子不象强盗,只感叹着人心不古,这样的年轻人,居然也会行劫。端详了一会,他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胡体安。”

    听他这样回答,刘学太和值堂的张书办都松了口气,即令王树汶不致临时变卦,却怕他惊慌失措,无意问露出真相,现在听他语气平静从容,自是极大的安慰。

    “你今年多大?”

    “今年二十一岁。”

    “二十一岁,”马翥摇摇头,“倒看不出。”

    “小的生日小,腊月二十五日。”

    马翥没有理他的话,看着案卷问道:“天门赵家的抢案,是不是你做的?”

    “是的。”

    “你好大胆”马翥的声音提高了,“你知道不知道,抢劫是什么罪名?”

    “大老爷开恩。”王树汶磕了个头说,“小的实在叫没法。这几年湖北大旱,没有得吃的,小的上有七十多岁的老的要奉养……。”

    “慢点”马翥捉住漏洞,急忙问道:“你今年才二十一岁,倒有个七十多岁的父亲,这话怎么说?”

    漏洞捉得太快了些,如说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娘,便难辩解,七十多岁的父亲却无足为奇,王树汶原就能说会道,加以县大老爷果然如刘学太所说的‘好说话’,心里不太畏惧,更能从容圆谎:“小的是小的父亲的老来子。”

    “你母亲多大?”

    “我娘今年整五十。”

    “那还罢了。”马翥停了一下,接上原来的话头:“虽说饥寒起盗心,到底不可恕,你年纪轻轻,什么事不可以做,为什么要做强盗?”

    “小的原在前任大老爷手里补上了一个名字,有名无粮,是空的。”王树汶说,“小的不敢在本地做案。请大老爷开恩。”

    “你做案自然不止一个人,同伙呢?是那些人,从实招来。”

    “一共五个人。”王树汶随意报了四个名字,连他自己是五个。

    “这四个人住在那里?”

    “小的不知道。”

    “胡说”马翥拍着桌子呵斥,“你们同伙做案,怎么会不知道他们住在那里?”

    “大老爷,不是小的敢欺大老爷,实在因为这四个人,都是无家无业的混混,平时不是住在土地庙,就是人家屋檐下蹲一夜。等小的被抓住,那四个人想来是听见风声,逃得干干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