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六章 中计(第1/2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明军再次整顿大军,准备攻打营寨。但今天的清兵对策明显做了重大的调整,一支一万人骑兵在锦州城下游弋。剩余二万步兵和四万骑兵都倾巢而出,在战场上列出中规中矩的军阵。

    清兵的野战之策,明显出乎洪承畴的预料之外,他以为清兵会继续依靠大营消化明军兵力。不过,最让洪承畴失望的是,自己派出二十队斥候队拼死将军令射入锦州城内,但是祖大寿没有任何出兵相助的迹象。锦州的两万官兵,仅仅在城头上看到隐隐约约的人马在观战。

    面对清兵的步兵居中骑兵分居两侧的阵势,洪承畴将大军继续列成三个各两万的步兵方阵,留千人为预备队。刘斌则依旧代替曹变蛟指挥着骑兵作为掩护任务。

    随着整天的战鼓响起,明清两军在东升的旭日下,不急不慢的渐渐逼进。明军依旧刀盾在前,三排长枪次之,六排弓箭居后在战场上列成横行三里向清兵压去。而清兵的三万步军列阵与明朝一致,但骑兵则不停的来回穿插走动,意图不明。

    但明军没人会轻视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一里的距离,对骑兵的冲击也就一盏茶的功夫。

    一里四百步三百步二百步一百步弓箭依旧是双方战术的交火信号,明军的皮甲和清兵的布甲在防护弓箭的能力上都是半斤两。是以,这种征阵地战拼的就是双方兵力和箭矢素质。射击,护盾,中箭,简单粗暴的射杀成了战场主旋律。

    中军的步兵对接开始时,清兵的两翼骑兵各派了一万人开始向明军发起了冲击。就在洪承畴以为清兵老调重弹之时,清兵的骑兵在来回骑射一个时辰后开始变阵了,一袭黑色铠甲的骑兵同时出现在两翼,那是清兵的重装铁骑!

    两支各五千重装铁骑在轻骑兵的掩护下,不知不觉的靠近了三百步距离,并开始奔跑加速。清兵要强行破阵了!与中军步兵两阵搅和姿态不同,骑兵的冲锋往往在极端时间内就定胜负。

    洪承畴急忙将将令一转,一直待命的十四门火炮和二十辆弩车开始向冲锋重骑兵炮击压制同时调集刘斌的游弋骑兵加入拦截。炮弹和弩箭落在冲锋重装铁骑中,让清兵一阵人仰马翻。紧接着明军的弓箭手的密集抛射落在重骑兵的集群中,但是效果不理想,除了少部分明朝铠甲为掩盖的间隙部位,造成部分伤亡之外,其中重骑兵在挨过三轮箭雨之后就冲进明军的阵列里。

    以锋失阵队列的重骑兵,如犁庭扫穴一般,击穿冲破了步军,留下了一批残肢断脚。刘斌的救援骑兵只能赶得上拦截随后而到的轻骑兵。如果再让轻骑兵跟随重骑兵继续冲击阵势,那么两翼明军阵型就彻底跨了。

    饶是如此,两翼明军的阵亡人数瞬间超过千人,如果不是这些军队都是跟随洪承畴多年征战的精锐人马,此时都已经奔溃。被击破阵型的明军重整队形,并乘势准备将重骑兵包围中洪承畴也将后备的千派上前协助围攻,而他自己身边仅剩三千的亲兵。

    然而,冲破明军阵列后的清兵重骑兵选择了继续前进,除了有近两千人被困无法脱身外,剩余的七千重骑绕道向战场突围而后。清兵可不傻,没有轻骑的掩护,如果继续拼杀,只会留给步兵合围的机会。他们很清楚,没有速度优势就是待宰的铁乌龟罢了。

    冲击一轮之后,清兵两翼重骑和轻骑都撤回原地重整队列,见无机可乘便停下来观望。而明军两翼步军刚受到重创,也无法支援中军,只好继续防备这清兵的骑兵。

    洪承畴这时只能把目光盯着中军,只有中军击破清兵的步兵,方可挽回劣势。站着他身后的监军太监吴公公,不停的唠唠叨叨咒骂祖大寿祖大寿的抗命让洪承畴陷入被动,也让这位死太监脸面无光。

    刘斌策骑回到洪承畴身边复命。他刚才率骑兵拦截清兵两翼骑兵,自己亲自带最精锐五千关宁军左冲右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