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九章 定计(第1/2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山镇,洪承畴东征大军在此地驻扎,刘斌跟着洪承畴到各营之间巡逻着。洪承畴问道:“刘斌,此次去锦州可谓艰难重重,清兵可不是关内的乱匪那么好打发。一个不好,会九死一生之局,你不后悔吗?如果现在想走,还来得及,你虽然挂着参将的头衔,但是实际上是我亲兵私部。你可以回到星儿身边去,可惜星儿之才,两次会试不中实在时运不济”。这几年他与刘星的私信少了很多,但还是非常牵挂那个锐气敏达的弟子。而这个弟子书信不多,但经常派人来送礼,嘘寒问暖的从未断过。

    刘斌微笑道:“去辽东总比带着京畿好,与其留在京城看那些昏庸之辈的脸色过日子,还不如去战场上与人厮杀来的痛快。大帅如果不信,去问问曹变蛟c段勋c铁樊几位总兵大人就知道了。没有谁喜欢那么京城的官老爷”。虽然洪承畴已经入阁拜相,但下面的部众仍然喜欢叫他大帅,刘斌也喜欢保持这个习惯。

    洪承畴对他们这些旧部将领的心思是清楚的,只好无奈的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刘斌见洪承畴如此不看好局势,就奇怪的问道:“大帅,为何你如此不看好此战?此次,大帅手持皇上的尚方宝剑,掌管着十万兵马,兵力绝对不再清兵之下!”。

    洪承畴似乎有意调拨这位青年,便说道:“孙子兵法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你任何时候都别忘了”。

    “论天时,现在是入冬时节,我军大部人马是出生黄河以南一带的人,不习惯辽东的严寒冬天。而且我军人马虽多,但过冬所需的帐篷c棉衣非常稀缺。相反,清兵都是辽东人他们习惯了冬季户外活动习性,此消彼长啊!”。

    “论地利,在关内是我大明主场,同等兵力之下老夫有七成胜算。但是,到了关外就是清兵的主场,清兵的骑兵众多,因而他们擅长野战。而且,他们比我大明军队更熟悉当地的地形”。

    “论人和,老夫虽然手持尚方宝剑。但是,真要到紧急关头,你真当关宁的七万兵马会无条件听从老夫调遣?不会的,关宁军派系干系太深。如果打顺风顺水的战,他们会同心戮力相助如果一旦战局处于逆境,只怕更多是以自保为先!至于其他的”。

    其实,洪承畴很清楚,关宁军之所以会出现今天这个局面,其始作俑者就是崇祯本人。崇祯二年,关宁军入京勤王,连京城的城门都不让进!皇帝怀疑关宁军不忠,京城五大营的人也歧视关宁军。结果,没有获得任何犒劳的关宁军回到关宁防线没多久,袁崇焕就被杀,这使得关宁各家将领始终对朝廷若影若离。

    至于本次出征的朝廷后方支持,洪承畴不报太多的希望。那位负责监军的吴公公,带了二百名锦衣卫随军是什么用意,洪承畴心里一清二楚。皇帝性子从来没变过,他既要用洪承畴又防着洪承畴!至于蒋德璟c杨嗣昌两人,洪承畴不说也罢。前首辅杨景辰,如果不是为了给洪承畴争取战机的准备时间,也不会被自己和曹文诏牵连。

    落后洪承畴两步的刘斌心里却在想另一件事情:大军出发的五天前,主上派遣人送密信给他,除了信函还有一个蜡丸。密信写着:杏山三柱冲天之火燃起之时,就是蜡丸密令拆封之时。杏山位于塔山之旁,渤海之滨,锦州之南三十五里。刘斌猜不透刘星的意图,但不妨碍他执行刘星的命令。

    第二天傍晚,大军来到的山海关西城,吴三桂带着驻守山海关的诸将前来nb。洪承畴也是久经官场之人,场面话说了一通后,大家有说有笑就进场。当晚,议事之后,洪承畴与监军太监吴公公,吴三桂三人单独私议了好一阵才散去。第二天,一万的步兵留下来守山海关,而山海关的一万关宁铁骑加入了出征的队伍当中。至于他们商议了什么话题,除了三个当事人,无人得知。

    刘星此时正在回雁山庄后面的山岭里,带着老婆孩子打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