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六章 皇太极的筹谋(第1/2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嗣昌一阵无语,吴三桂这个愣头青什么都敢说!谁不知道青龙帮海盗事情,是崇祯的逆鳞,现在谁也不敢说这个事情。熊文灿主张去诏安,结果人家面都不见,直接被拒之门外,被崇祯一气之下贬黜出京去!锦衣卫指挥使张同方跟随童趣,听说直接被人扣押了,生死不知。

    崇祯脸上更是青一阵红一阵,青龙帮海盗这个事情是彻底了打朝廷的脸面。两次入寇长江,先抢钱财,后抢战舰和工匠;完全没把朝廷当回事,可偏偏朝廷对他们无可奈何!

    蒋德璟还浑说坐山观虎斗,结果青龙帮把南边的郑芝龙给收拾了,还招降了对方。听说青龙帮那三膄用作作战指挥的旗舰,那宝船巨舰分别取名为:“戚继光号”“王守仁号”“于谦号”,摆明了就是讽刺朝廷不爱惜功臣!这海盗的意思就是,朝廷不祭奠的功臣良将由他们来祭奠!

    关键是,把大明揍的满地找牙的八旗军,偏偏在青龙帮海盗面前屡屡吃亏。而且,青龙帮不光教训了满清军队,还打的朝鲜和日本东洋人跪地称臣。而他崇祯呢,作为九州万方的天朝共主,却连个内乱都平不了,这个天朝上国的脸面已经被抽的不要不要的。

    现在,居然有人说找海盗说项,给买路钱去送军粮!崇祯实在忍无可忍,便愤愤说道:“如果吴总兵有能耐让海盗让道通融,尽管去办吧。此事,朕不过问了!”,说完就拂袖而去

    待吴三桂缓过神之后,发现所有的大臣对他敬而远之的离去。只有一个曹文诏奇怪着看了看他一眼,才拱手离去。对于自己鲁莽之举,吴三桂并不后悔,他害怕关宁军因为粮食不足而闹事,那是他的根基所在。

    五月一十五,洪承畴北上了。湖广和南京的勤王兵马一到,在休整了五天时间里,洪承畴就只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统一战略部署,好在不管是湖广军还是南京的守备军,将领资历威望都远在洪承畴之下。

    南京的守备军的统帅将领是魏国公徐宏基亲自带领,这老头子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半;勤王圣旨到南京后,他因为放心不下,硬是拖着一把老骨头前来。他这个功勋世家的老头对自己统兵本领有自知之明,带了衡水,就把统兵全直接给了洪承畴。

    湖广军就更好说了,统兵的是洪承畴曾经的旧部将领左良玉,在老上司的钦差关防大印面前,早就服服帖帖。他左良玉兵痞子气息很重,但是就怕一个洪承畴,他对洪承畴的计谋和带兵的那股狠劲非常服气。

    整合了两路兵马后,洪承畴没有继续等十天,因为京城来的圣旨说明的明白白,京粮食危机!对吴三桂的借道送粮之举,不知根底的洪承畴是完全没有信心。

    有了足够兵力后,洪承畴将大军分左中右三路,每路只相距四十里;前军和后军只相距五里,依旧是每天行军四十里。沿途所到州县,新兵进城驻扎,精锐老兵在城外安营驻扎。所有沿途安营扎寨是,他都是不厌其烦的深挖沟高建垒;时不时在行军过程,安排士兵在沿途官道上,把路面挖的坑坑洼洼的。

    虽然很多明军将领不解其意,但是获悉此举动的皇太极缺感觉到棘手。明军各路相距很近,能很快相互支援;而且这种步步为营的刺猬战术让他不敢轻易冲阵。正白旗的重装铁骑破阵无敌,但是重骑兵都有共同的弱点,怕被包围!后没有了速度优势,重装铁骑就变成了铁疙瘩。而且,明军人数太多了,无法破其一两部,就无法达到彻底击溃明军的战术目的。

    霸州临时军营,已经向北撤退的皇太极召集了各部将领议事。除了继续驻扎在通州和丰台的鳌拜和多尔衮,其他人到齐了。皇太极先向众将询问对洪承畴大军的破解办法。

    以苏克萨哈和穆顺为首的老将意见是继续观望寻找战机,甚至来个大撤退来诱敌深入。用穆顺的话说:“明军各部统属不一,如果我军撤退到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