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零八章 狮子大开口(第1/2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凌晨天还未亮,两个神神秘秘的人坐在吊篮上,从朝阳门的下到城外。

    通州大营,清兵截获了通州码头来不及疏散的大量物资后,在码头西门的十里地安营扎寨,铺天盖地的军营连绵十五里地。一队队骑兵在各营的辖区中间和营地外面来往巡逻,光气势就让人觉得清兵的人多势众;从军营营帐数量,这里面说有二十万大军也不为过。

    其实,这里只有皇太极亲自统领的三万人马,十四万大军,鳌拜带走了两万,豪格带走了四万,多尔衮带再走大部骑兵。剩下的三万人马被皇太极摆出一个疑兵计,用来迷糊不知根底的明军。

    这就是骑兵占优势的好处,只有放开游骑侦查,以骑兵的灵活速度优势,可以来回控场。一万骑兵在平原四处游弋,可以让二万的步兵不敢轻举妄动。

    巳时二刻,通清军大营门口,走来了两个商贾模样的中年男子,在离辕门三百步外,迎着巡逻的骑兵打起了白色旗帜。清兵在搜身确认身份后,把两人带入营门。

    杨嗣昌神色略不安,从军营的规模来看。清兵绝不下去二十万人,从巡逻的军旅的姿态和神色细查,这些人很明显都是八旗嫡系骑兵,是骁勇善战之旅。如果清兵没答应媾和的意向,那么必然是一场惨烈的恶战;而且,这次恶战大明胜算不多!

    二个人七绕八绕的整整两刻钟,才到达的行辕大帐。进入大帐后,之间左右两边整整齐齐站了两排工二十多名战将,上面左右还四名将来坐在椅子上。一个身穿明黄色甲胄的中年男子高坐帅位。

    和杨嗣昌一起前来的宣公公也算时间见过大场面的人,大名的多数文臣武将都见过。可今天,他刚进大帐就被左右的建奴将领身上的杀气和凶狠的眼神吓得脚软;下体一股无法控制的尿意在压迫着他。这使得宣公公变得神色呆滞。

    杨嗣昌在余光扫视瞬间,就发现除了正蓝旗和镶白旗,其他的八旗将领都在队列里。看样子,满洲八旗的二十多万的兵马,八旗到了六旗;在加上蒙古各部人马,这人数和营帐的规模相符!

    再抬头正视眼前的这位“大清皇帝”,杨嗣昌不得不承认,此人面相雍容华贵,气势逼人。而且,一看就知道久经军务之人,身上一个毫不掩饰的杀气,即使隔了十步之遥,还是咄咄逼人。

    “大明使臣杨嗣昌,见过金国大汗!”,杨嗣昌向皇太极躬身行礼道。身后的宣公公也有样学样的问候行礼。按理说,对待外藩,说什么话行什么里都是礼部事先商定好了,才不会违制失礼。但是他杨嗣昌是和崇祯禀报后偷偷来的,只能自己临机变通了。

    称皇帝肯定是不行,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普天之下只有九州神土的天子才能称作皇帝。称首领之类的也不行,如果被人家恼怒成羞杀了,那就死得冤枉了,毕竟,人家实际已经建国十几年了。只有称大汗是做可行,北方藩子的君主称的地位如同天子,但有没有天子的忌讳。

    皇太极似笑非笑道:“怎么?你们明朝的人,到底是无知还是无礼?朕登基已经十一年,改国号为大清已经三年,你们明朝的人都井底之蛙?或者说是夜郎自大?”。

    杨嗣昌尴尬的沉默,这个话他回答不了,如果刻意附和,这宣公公回去一报,自己日后绝无好下场。如果装作愤慨之词,痛骂对方,自己被杀了也白死,自己的使命就会不了了之;因为他们是偷偷而来的,连个正式的使臣证据都没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则都无法用。

    “说吧,你们前来所谓何事?”,皇太极不急不慢的继续问道。

    杨嗣昌理了理思路,身形立正说道:“大汗,有道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大汗如果屡次行兵戈,死伤着都天下百姓,大汗于心何忍?再者,双方士兵都是有父母妻儿,一场大战下来不知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