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九章 唯利的商人(第3/4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家原先也是愿意从良做官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伙也都清楚了,一伙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商议着选代表的事情。

    北京紫禁城,勤政殿里。

    “啪啦”一声,一份奏折被崇祯狠狠的摔在地上。崇祯着殿下的群臣咆哮道:“这种事情,在众卿眼里,居然成了喜事!居然还有脸道贺!两个强盗在我们家门前打架,而做主人却躲在家里缩缩发抖。除了期盼两个强盗同归于尽之外,别无他策,身为朝廷的辅相,堂堂内阁大学士,居然说是可喜!”。

    “你们谁能告诉朕?为什么青龙帮的海盗能如此清楚的知道朝廷建造的船厂位置?你们谁能告诉朕?朕虽然足不出紫禁城,但不至于连这点都看不透吧”。

    内阁首辅大臣杨景辰,眯着眼睛直愣愣的看着殿中的龙柱。他现在是越来越熟悉崇祯皇帝的脾气,这位陛下心情好的时候,会到内阁值班房与他们议事;或者召集他们去上书房问策。等到皇帝陛下心情烦躁,脾气暴躁之时,他就会将大臣召集来勤政殿责问。

    这一次,江南出了大事,辛辛苦苦筹建的水师战舰,甚至造船的工匠都被海盗们一窝端了。当然急报送到了京城之后,京城里的以都察院为首的言官们纷纷上奏折弹劾。但是,这些御史言官,除了上表要问罪两江总督和南京兵部尚书,其他的就不管了。这些年,杨景辰是受够了这些只会放屁拉后腿的言官。

    在此节眼上,内阁次辅蒋德璟不知是出于安抚皇帝陛下,还是有其他的心思。将南北两伙海盗即将在长江口开战的消息奏到了皇帝耳朵里,并明言两虎相争,朝廷只有坐山观虎斗即可坐收渔翁之利。

    可是他低估了皇帝陛下的自尊心。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这十三位君主当中除了那位世宗嘉靖皇帝,就数眼前这位主子的自尊心最强。开国太祖和迁都的成祖皇帝,是两个善纳谏言的雄主,他俩虽然脾气暴躁,对待大臣非常严苛,却能敢于认错。但这位主子,却从来是不认为自己会犯错的主,有特别爱面子。

    现在大明的海疆全部落入贼人手中,大明既没有水师海军,也没有机会在二十年之内重建海军;只能在一边心惊胆战的看着两个土匪在打斗。如此局面,也确实是把朝廷的脸面都丢光了。可这又能怪谁呢?怪太祖皇帝的禁海令吗?把责任推给那些死去的先皇?

    理顺思绪之后,杨景辰向崇祯建议道:“陛下,微臣以为事情已经发生了,无论如何处置失职的官员和将领,都与事无补。臣谏言,当务之急有二:其一,为臣现在担心的是江南的局势,卢象升阵亡之后,江南不能没有一个镇坐的住的人继续主持大局。其二,我朝地大物博,九州万方以陆地为主,只要平定的李张二贼的内患,对外守住关宁和九边要塞,就可以稳定中原的局势。待天下大局平稳之后,其余之事徐徐图之”。

    “况且,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海盗能在海上横行霸道超过二十年。因为海盗兴衰全依托贼首一人之威,所以成也萧何败萧何。他们一不讲道德仁义,二不讲道统,无法解决传承问题。往往一二代之后,即便没有外人干预,他们也会陷入内乱。届时朝廷将与举国之力建造水师,在一举收复海疆”。

    杨景辰这番话倒也合情合理,策略思路倒也符合时下情形。崇祯听完之后微微点头,不管怎么说,自己钦点的这位内阁首辅总算有两把刷子,比其他几位沽名钓誉之辈可靠的多。

    兵部尚书杨嗣昌也说道:“臣也赞同杨阁老之议。眼下贼寇之乱已经渐渐平息,李张二贼也在各省边界之地苟延残喘。中原腹地的河南已经把残余匪患平定。臣建议调任五省总督洪承畴到江南担任新的两江总督,以洪大人的才干和威望必能镇住两江”。

    从公事而论,洪承畴这些年的在军中的威望太高了!杨世昌知道,不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