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生财有道之一(第1/3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会从事经商十多年,自然能很快看出这种记账方式的精辟之处。刘运道大半生管账,混迹官场,自然也看出这种账目一目了然的好处,他暗道:要是各州县衙门用此法,钱粮账目三天就能办成原来十天的事务。便说道:“此法如推荐给衙门,用于朝廷广而推之,可以说利于千秋功业!”。

    刘星一听,急忙道:“万万不可!”

    刘运道问道:“为何?”

    刘星苦笑道:“用于衙门,那日后账面都记得如此清晰,那各级官吏如何再敢贪墨?我敢断言,刘家一但将此法献于衙门,必将遭到各级官吏刁难,那时,刘家将永无宁日!”

    刘会和刘运道听完后,面面相视!刘运道对官场的人心体会的入木三分,无奈地摇了摇头。刘会行走南边,作商人就少不得和官差打交道。从商人这里收税十两银子,但是只记账七两的事情比比皆是!但两人惊讶于刘星的老成,这种官场的猫腻怎么也不能从一个孩子嘴里说破。

    一旁一直没有言语的老周叔这时发言了:“老爷c七叔:二少爷此言正理!此事不单是外人不能告知,就连族里其他人都不能透露半分”。

    二人听后,思考一阵肃然点头,他们也不想节外生枝。

    刘星讲道:“说完财务三表,接下来该讲《选商四道》。做何种买卖是大有讲究,不是什么货物都是适合贩卖,需从这四道去思量”。

    “其一是政治。就是从朝廷的国策c商税c局势去排除风险。哪些是时政所需,哪些是时政所弃,都要先细细筹算。眼下朝廷辽东征战连年,而西北又是连年大旱,粮草及时当下急需。民间一两银子兑换铜钱八百文,眼下麦子一石五百文铜钱,稻米在江南一石三百文,在河南山东则是卖一百八十文。我敢断定,明年此时,北方的麦子一石会涨到一两银子又三百文,稻米一石会涨到七百文”。

    说道这里,刘会眼神一亮。他思量道:做布匹买卖一趟才二成利,不要说有翻倍之利,就是有五成利的可图之处也当争取。如果真如这小子所说,倒是可以收买一些粮食囤积起来,到明年就能至少获利一倍以上!

    “其二是经济。每个州县,有户数多少,富户几何,需求几何,这决定了一个地方的买方市场的最大限度,即是需求。每个州县种植出产是稻米c小麦c麻布c棉布c茶叶几何?这决定一个地方的卖方市场的最大程度,即是供给。这供给和需要的关系极为重要!任何时候,任何物品涨价都是因为供不应求;反之,任何物品降价都是因为供过于求”。

    “作为行商者,既要提前能预料供求变化。也要了解后期的变化和走势,方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说道这里,刘星便停了下来,因为刘会和刘运道二人已经把椅子搬到账桌边上,取笔在账册上急书刚才说听取心得。对于刘星所讲的东西,刘会多年行商不是不知道这种门道。但是,没人能像自己儿子这样讲解的透彻。

    “其三是社会习俗。不同地方社会形态不同,河南c河北c山东小农小户人家居多,其采办买卖多零散。这种小户人家买卖,多通过赶集和街边定点店铺进行。而江浙一带,地主豪绅这样的大家族甚多,其采办买卖适合上门洽谈,可直接送货上门。这样,既可以获取大额订单契约,也可以节俭街边店面购置成本”。

    “江南好奢靡,听来往的商客说,光南京十里秦淮河一年胭脂买办花费就有上八十万两银两,快抵得上山东年赋税的五成了!所以,江南好奢华之货。相反,北方人重实用,以衣食住行为本,鲜衣怒马的用度一般只限于贵族子弟。所以,北方商货以实用为主”。

    这条指的是社会形态和文化习俗影响消费倾向,不难理解。对刘会二人来说只是隔了一层窗,捅破了自然就懂了。

    “其四是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