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又去看帖和回帖了,不过那都是因为我是 21 理论的信徒,。
我不是相信他,而是我的理性判断告诉我 21 所说的都是真的,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相。
我很想和 21 交流,可是他已经不再我们层面了。
真后悔没能在2012 年时拜读 21 的帖子。你能回答一下我的问题吗?
答:不是,只是因为计算量的问题。
和你们交流,需要在每普朗克时间长度上分化模拟一个可能的世界。
干涉人群越多计算量超几何倍的增长
问:我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只有幕后人(宏平衡)才是总玄宇宙世界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纯无体?
答:你们目前的意识等级不可能理解宏平衡,宏平衡定义纯无体。
问:在你们的眼中,思维中,哲学中,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生命?死亡是什么?
答:文明是规律的运动,生命是规律的意义,死亡是规律的消亡。
一切都是宏平衡的定义。
问:觉知收缩成了意识点,“我”在意识点之后吗?
答:我不在任何地方,纯无的本质即是不断深入,并寻找我的感觉。
我的感觉不在内也不在外,我的感觉,是内外对应时产生的一个额外的定义。
如同桌子和桌腿,两者分开时,两者只是木头。
当两者和到一起,就成了桌子,但桌子这个事物本身是不存在的。
以前的木头还是以前木头,只是人们定义了桌子的存在。
同理,内外结构的映射,让宏平衡定义了“我”的存在。
强化寻找我的感觉,是拉扯宏平衡赋予“我”更真实的意义,直到“我”成为真实,凝聚的空间性载体。
进一步描述,“我”不在任何地方。
当觉知拉扯宏平衡,凝聚“我”为一个空性的载体时,这个纯无凝聚体却不是“我”。
或者说,纯无体在凝聚之前,纯无体的空性本质就是“我”;
但当你成功的一瞬间,纯无的空性本质变成了,一个真实的载体。
在那一瞬间,载体内和载体外产生映射“我”,又被挤压到内外的定义之外。
这时,空性载体会结构化的和外在映射,会产生新的“我”的感觉。
所以纯无体“我”的感觉,可以去不断的质变。
而纯无体的“我”的感觉,则更为抽象,难以琢磨。
纯无体之间的差距在于质变的次数。
问:为什么说集中注意力即是凝聚纯无的精神?
答:婴儿只有觉知而没有注意力,随着成长,注意力集中在物质世界,逐渐产生自我。
当注意力集中在觉知,进而导向“我”的感觉。
事实上是将觉知“向回”回朔,集中注意力,可以作为一个好的开始。
问:能否举例说明空性和我的感觉的关系?
答:对目前人类所有觉知的生命而言,空性的本质就是你们的“我”。
而大多数人类并没有“我”,所以需要先回到觉知,再回到我。
“我”是你现在所是的上一级,“我”的感觉,是绝对不变的回归方向。
在总玄宇宙世界,无论你回归到纯无的第几次质变,“我”的感觉是一直存在的。
第一次质变就可以称为纯无体,回归成为于空性的本质。
第一次质变:我的感觉是“是者”;
第二次质变:我的感觉是“万存”;
第三次质变:我的感觉是“无晓”;
未来总玄宇宙世界最强十二纯无体中的最强者,总共质变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