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一章 宇文虚中,所谋者大!迁民。(第2/4页)  小商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初时兀术应该会尽量避免与晋城正面冲撞,而是挥军直下江南,但只要京西路上兵力少于十万,杨再兴就敢率部直杀开封,以火器攻城,只要取下开封,则中原已经不属大金矣!

    赢面大于七成地情况下,赌是不赌?杨再兴与洪皓面面相觑,都是手心出汗。

    “大人,此事非同小可,若是二帝相争,其祸不下于金人南下,只怕死伤更大。不若禀明圣上,由其定夺,为臣子者死于王事乃是份内事,然废立之事,历代皆有明鉴,若涉之过深,便是取祸之道。岳相之死,闻说便有立储之因,大人虽不计死生,却不可轻废晋城大业,若圣上有旨,则万事皆可,无为而无不为,若是……”洪皓说到这里,突然打住,凝神望着杨再兴。

    杨再兴心跳加剧。此事可分两步,一是从五国城中取出钦宗来,二是将钦宗送返临安,前者晋城商号在上京的势力可以说无足轻重,只得靠宇文虚中,后者却只能通过晋城商号的强大运输能力,但到那时,南北货运还会像眼下这般轻松么?

    从洪皓话中之意看,这两件事都是天下绝难的事:区区三百甲士,便能够攻下五国城,再顺利带钦宗出城南返?只怕出上京城也难!就算是出了上京城,除非走海路,否则万里之遥,如何躲得过金骑搜寻?便是要走海路,经过东京辽阳府也是千难万难。因此洪皓是不大赞成宇文虚中之策的,倒是通过赵构札子,可以明辨临安意思,是否欢迎钦宗回来,那时再作计较不晚。

    当下二人在书房中密密商议了四五个时辰,才最终发出两封书函,一封发往上京宇文虚中处,也未落款画押,但洪皓手笔,大约宇文虚中也该看得出来,各人心照不宣罢了。书中大略云:“闻先生之志,包揽乾坤,非同小可,然窃以为难行矣,试为先生剖之:夫势有强弱,时有未至,若虑其先而失其后,初行之则易。欲善其后则难。予闻古之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先生固君子哉,诚恐计出万端而难竟其功,岂非坐失万载之机?若稍待年月,或有良机,必不令廉颇空老。锋锷朽土!然先生固有所请,某岂惜锱铢之费?书至之日,旬月间必如先生所请,成败则非某能料矣。一愚之见,惟先生择之。”

    此函由罗彦亲自送往上京。却由洪、杨二人再三密嘱,宇文虚中所需要的兵器,千万不可一批送达,更不可在分号中交割。须假手上京其他势力,分批小量送到宇文虚中麾下,并诫之以谨慎行事,切莫暴露。罗彦也非初次办事,自然理会得,遂冒雪北上,霎时没入风雪中。

    另一函则发往临安城中,却不敢由洪皓执笔。怕让赵构看出端倪来,杨再兴一手字虽说难看,倒是让赵构看惯了的,若突然写得好了,或者还不很习惯,书中略曰:“今有上京义士,欲行非常之举,五国城中若有变。故人南归。则未审于大宋祸福如何。臣虽知南北大略,未敢辄行定夺。惟陛下裁之。”

    赵构自然先得书函,拆看后坐卧不安,遂与韦后商议多时,连秦桧也不敢与闻,即发密札至晋城,其书曰:“闻卿颇晓军事,未料为臣子者亦谨慎若此,朕甚嘉焉。南北方和,天下稍安,若陡生变故,则失朕屈己而安民之意,上京之事,其宜稍缓,或可略无损伤,而俱得其便。卿其深体朕意,以孚朕望!”

    后来上京城中,“于六”得晋城书,火速送往宇文虚中处,宇文虚中阅罢,半晌无语,将书在碳盆中焚尽,再略搅一搅,至片屑不存方罢,伫立于案前良久,才对“于六”道:“城外贮兵之所,可以交割兵器,你与那罗主事说定,银钱一毫也不可少了他的。”

    待“于六”去后,宇文虚中脸对火盆,苦笑道:“洪皓老儿,你倒脱出樊笼,留老夫在此受苦,那杨再兴可是好相与地?只怕日后你惹的祸事,不会比老夫小罢?上京实在不是埋骨之地,成败谁敢预料?便向南一步,死了也值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