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第1/2页)  空留史册说经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但对于那些注视着戚继光的人来讲,参将一职只是一块磨刀石,看看这柄刀究竟会被磨成废铁还是磨出一把盖世无双的宝剑。

    这些人,有张居正,有胡宗宪,有徐渭,有俞大猷,甚至还有唐顺之。

    这个名字熟悉么?对,就是和徐渭密谋,上书请求终止禁海,开港通商的那个唐顺之。

    唐老爷子可不是一般人,他自己创了一套兵法,叫做《六编》。他也在观察戚继光,看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能不能继承自己的衣钵。

    果然,调任参将之后,随即就有任务下来,龙山迎击倭寇。

    戚继光的血沸腾了,这么多年,终于能和倭寇面对面的厮杀,一展所学。

    可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战场不像戚继光想象的那样,三军用命,一道号令下去,进退自如。浴血厮杀后,自己帅中军一鼓而克。

    想象中的战争画面根本没有出现,甚至戚继光面对的战场连血腥都算不上,面对看见倭寇掉头就跑的士兵们,戚继光心头浮起一丝无奈c滑稽的感觉。

    这是打仗么?这些兵老爷是来搞笑的吧,难怪几十个倭寇就能一路打到南京城下。难怪六千长枪兵对战十六名倭寇,死了两千人,都是踩踏死的吧。

    难道自己第一战要惨淡收场?戚继光心里一紧,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血压瞬间到了两米,战神第一次进入战斗状态。

    他不知道别人在看着他,但戚继光知道张居正在盯着自己。要像日后有好前程,光靠逢迎是不行的,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

    武举人可不是贿赂来的,戚帅本身武力值就很高,当时刚成长为一个小b一ss,一旦暴走起来,又怎么是鱼龙混杂的倭寇能抵挡的呢?

    用不着你们,我自己来!

    擒贼先擒王,三箭射三酋。

    b一ss技能一开,就是这么牛逼。

    依靠暴走技能,龙山所一战胜利,首战告捷。之后缙云c桐岭接连获胜,戚帅vs倭寇,三战三捷。

    虽然首战告捷,还是三战三捷,但这么不行啊戚帅心里愁苦无比,难道每次都要自己暴走才行?

    俞大猷怎么样?单棍挑少林,可以说是天下个人武力排名前五的高手高手高高手。可是在战场上还不是只能和倭寇勉强保持均势,时不时的还要大败一场?

    三战三捷,虽然听起来风光无比,但戚继光心里明白,要是这样一直下去的话,等待自己的只有死路一条。

    哪个b一ss不是被人堆死的?

    个人勇武在战争中不值一提,龙山所三战三捷只是侥幸。

    战后,戚继光针对明军在龙山作战中暴露出的军令不行c松散怯阵的弱点,向胡宗宪提出了旨在提高军队素质的《练兵议》。

    可是胡宗宪对此根本不屑一顾。我早就想练兵了,但朝里面那些文官c士大夫们根本就不让啊。

    唐朝藩镇割据,宋朝赵匡胤得国名不正言不顺,从此对武将百般压制。岳武穆怎样?最后还不是风波亭了。

    所以不是胡宗宪不想练兵,是几百年的惯性使然。而且明朝自打开国以来,实行的是卫所制的——职业军人,不,职业屯田兵。

    但戚继光心里那股子执拗劲儿上来了,靠这些屯田兵根本没办法打仗,老子想要练兵!胡宗宪不同意,我就去找张居正,反正一定要有我自己练出来的兵。

    在这里,纠正一个错误的观点。

    练兵之后,横扫倭寇。后世世人悼念戚帅,所谓戚家军。

    这支军队是存在的,而戚家军的名号则根本不存在。戚继光戚帅率领的是“浙兵”或叫“义乌兵”,而不是戚家军。

    之所以有戚家军的名字流传下来,想来是因为饱受倭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