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2 章(第1/4页)  驼峰航线179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来回,幸亏遇到了好天气,如果…将军不敢再多想下去,他为自己的鲁莽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

    在日记中,将军这样记录自己的心绪:

    从昆明返回印度后,再次看到那条银光闪闪的"铝带",我才意识到,将我派于此地,是为了减少事故率。而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恰好与其相反,很可能是提高,而不是降低。

    这真是万幸,竟然一路平安回来。

    但并非一无所获,我所知道的"驼峰",除犬牙jiāo错、叠嶂的山峦,冰川雪峰,还有严重的风暴和结冰,这都将影响整个飞行安全,拟全力改进。

    不是气候,是我所要做的工作。

    ------------

    本次航班将由滕纳将军担当机长(2)

    ------------

    航线确实艰难万分,飞行犹如在地狱中徘徊。但,真正动摇军心的是,飞机失事缺少救援、军人没有文娱生活、yào品供应不足导致疟疾周期xìng流行、航材供应不及时,最重要的是,所有被疏忽的细枝末节衍变成最后的士气低落。

    首要解决的,是恢复士兵们的信心!

    如果能改正上述之缺陷,相信印中联队会把效率大幅度地提高。(注二) 读准将的这些记录,怎么感觉都像那个威廉.兰霍恩.邦德的翻版。

    老实说,一直不是在火线上厮杀、也并非冲锋陷阵的后勤保障给养部队,在没有坦克、飞机、大pào的支撑下,提高士气也罢、稳定军心也好,也只不过能靠这些东西罢了。

    将军的志向完全写在了日记里,既然是这样写的,滕纳也是这样去做的。

    但别忘了,世间万物是由大自然所创造,事实还远不是如此简单!

    飞越"驼峰"场景六:与一个老人的通信-狂风暴雨之夜语言jiāo流的障碍使我不能过多关注印中联队在"驼峰"上空的飞行,虽然在几年采访中,每每遇到那些不远万里来中国故地重游的老人们,我都会把打印好的信笺jiāo给他们,以便能为我的"驼峰航线"添加些他们所知道的事情。还好,几年下来,终究积累一些,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几篇回忆:

    "驼峰"上的气候一贯令人恐惧。印中联队的东.唐尼(Don Downic)少尉就是这样认为。现在他还认为,1945年1月5日那夜的狂风暴雨足有把山峰吹倒之势。

    老人给我的信中,详细描述了他在驼峰航线上的遭遇:

    在风暴中许多飞机坠毁,比过去"驼峰"运行三年来任何一个晚上都没有这次飞机失事的多。然而当我们跋涉冒雨走向机航办公室(在印度阿萨姆的空运大队基地)时,我们没有意识到。

    我们在办公室办理飞行许可手续时,其他各C-46机正在频繁着陆。我们看到他们回来以为情况不错。我们和归来的飞行员谈及天气,据说天气稍差,在一万英尺高空上有霜雪但不很严重,"驼峰"上空风速每小时约50英里,而中国那边天气就很难说。

    当时气候预报的途径,只局限于印度和缅甸。

    我被派驾驶一架旧飞机,它的防水套早已有破损的痕迹;所装的货物大而笨重,万一在飞行中一台引擎失灵时,抛出机外就很费劲。我的副驾驶威廉.N.哈纳汉▲ 飞行员在昆明基地等待下一次"驼峰"飞行,回印度阿萨姆。

    (William N. Hannahan)是刚从飞行学校出来,以前从未在自动驾驶仪情况下飞行过。

    当我们起飞爬升进入浓雾中时,天快黑了。我们平稳穿过密云,只看到有雪的迹象。我们爬升到规定的巡航高度14500英尺时,水平飞行。这时外面雨水从一些小孔滴进驾驶舱内,这在旧飞机常有发生。飞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