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5.学舍交友(第1/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人走进书楼, 一楼宽宽敞敞, 古朴厚实的木地板在他们面前铺展开来,踩上去已有些微微作响, 诉说着这书楼的悠远历史。这百年中,不知道有多少心怀大志的年轻人,踏进这座书楼, 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向往, 和思索,寻求着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自古来存放书籍的地方总让人感到格外神圣, 陆钧心怀敬畏站在门口处,都忘了把王先生给他的木牌拿出来了。

    结果,他刚一进楼, 就被人拦住了。原来他们只是童生,还不能进藏书楼,但是有王先生的木牌和书单,可以让藏书楼中的人去帮他们取书。其中一人接过东西, 便转身走进楼中, 沿着中间的石阶走了上去, 没过一会儿, 他抱着厚厚一摞书出现在了陆钧面前。

    陆钧一瞧, 这藏书楼中的书无论是纸张还是所用的墨, 质量都比外面买的好了许多。读了这么久书的他对这些书卷现在有一种特别的喜爱, 闻着怀中淡淡的墨香, 他心里原本那一点郁滞之气也渐渐消散——他已经顺利的进入了书院, 第一个月的三次考试也被免掉了,虽然要学的东西很多,时间也很紧张,但是,有常晓成和李尚源与他一同想办法,有蒙兴书院这么好的资源,他们的学问一定会突飞猛进,到时候,再也不会有人用轻蔑的目光看着他们三个中的任何一个人!

    不禁如此,如今在他的眼中,他不能再把道试作为自己的目标,道试之后,还有会试,还有乡试。如果他只琢磨着如何把道试应付过去的话,又怎么能彻底激发出自己的潜力呢?

    下午的课开始了,往藏书楼来的学生渐渐变少,书院里又重新安静下来。因为陆钧觉得他们多半要边看边讨论,所以他们没有回自习的斋舍“崇义堂”,而是往他们住的号房走去。

    整整一个下午,他们都在房中研究借来的书,至少,他们搞清楚了考试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经解考的就是四书五经的释义,只不过并非默写,而是要以朱子注释为主,加上自己的理解做一篇文章;史论是对历史事件进行论述,就如同左传中的“君子曰:”,史记里的“太史公曰:”一样,是标准的议论文。总而言之,这些东西就不仅仅是考背诵,而是考察学生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了。

    除了一些经典的经解、史论的例文编成的“精选集”之外,还有几本书是考课中优秀的课卷的选编。序言中所写的是:“择其雅正者三十余篇,刊录成册,以示鼓励。”

    陆钧似乎在滋阳的书院中也看到过这些书,因为有“蒙兴书院”几个字印在上面,他还拿起来翻了一翻,只是当时他没有看序言,也不认识这些人,竟然以为是当世的名家或者是某年的科卷传出来做的选本,真想不到,这些文章都是书院里的学生写的。

    陆钧再往后翻,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有陆怀的,还有莫映寒、左玉安的,陆怀的文章中规中矩,莫映寒的一片史论倒是辞藻华丽,一气呵成,至于左玉安,他的文章其实早就超过了一般童生的水平,只不过他还没考秀才。若是去考,肯定也能高中。

    看了一会儿以后,陆钧一开始的喜悦渐渐淡了,别说一个月,就是一年,他们能练到这些人一半的水平吗?常晓成也边看边感叹道:“哎呀,怪不得蒙兴书院声名赫赫呢,阿钧、阿源,我看这几篇,连咱们周先生都写不出来吧?咱们算是来对了,要是一直呆在洛陵,那还不就成了井底之蛙了!”

    赞赏了一番之后,三人都开始面对现实了——该怎么准备下个月的考试,拉近自己和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一遇到这种和学习方法有关的难题,另外两人不约而同的看向了陆钧。陆钧心想,这次任务实在是有点太重了,实力的差距,不是那么容易在短时间之内弥补的。

    但是再怎么样,他们也不能不战而退。陆钧想了想,道:“晓成兄,阿源,咱们这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