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4.考试内容(第1/3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人好像多少明白了陆钧的意思, 他略有些不屑的开口答道:“我们书院中所有的士子, 都是要熟读五经的,你选了本经之后, 其他四经难道就不读了么?”

    陆钧心中暗道,读是要读,但哪有那么多功夫一一仔细钻研啊?要是明天县里的考官再给他们出个“蒹葭苍苍”之类的题, 那他就只能交个“白卷一张”了。

    陆钧看着那几份卷子, 心中涌上一阵深深的郁闷。他刚拿起第二份卷子,也就是上月十八“堂课”的考题想接着看下去, 却听旁边那人继续道:“哦,对了,方才我说的并不准确, 我们读的不是五经,而是十三经,除了五经之外,还有周礼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尔雅”

    陆钧默默的回头和常晓成、李尚源对望一眼, 另外两人的脸色也已经变化了。在洛陵社学里, 他们只学了做四经文, 五经文根本没有写过一篇。常晓成偶尔还在他爹考察他的功课的时候, 被他爹按在桌前做个五经的破题, 但听了这话之后, 连常晓成也意识到, 他那想要尽快从副课升到正课的梦想, 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别看这是蒙兴书院的童生副课, 书院里成绩排在末尾的一个班,也别看眼前坐的这些学子,一个个都年纪颇轻,最大的可能也不过二十岁,但他们的学问,却足以碾压山下大部分苦读了一辈子书的读书人。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陆钧自己。

    陆钧有点坐不住了,他开始琢磨,只有半天的时间,自己上山之后的这第一个难题,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常晓成、李尚源显然也有同样的忧虑,这时候,正好云板又响了,大家陆续起身,到院子里去透透气,常晓成把卷子在桌上一拍,站了起来,对另两人道:“走,咱们出去商量商量。”

    陆钧脑子里也转过了几个念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他已经下了决心要选春秋做自己的本经,而他上蒙兴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好好学习春秋,其他的经书有空就读读,没空就先放一放,以便全心全意准备明年的道试。可是,现在看来,这样是行不通的。

    他们三个坐到了院中的一棵树下,琢磨着明天考试的事。过了一会儿,常晓成开口道:“我看方才的卷子,上个月是诗经,这个月多半不会再考诗经了,不如再把之前的卷子都从咱们那位协讲先生那儿要来瞧一眼,看看这几个月出的什么题目。况且,咱们社学里,也没教过如何写经解、史论,咱们怎么也的弄几篇文章来好好读读,方才知道该如何下笔。”

    李尚源道:“少爷说的没错,只是时间太短了,我怕已来不及。”

    两人一起看向了陆钧,陆钧斜倚在树干上,还在那里思索。见两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自己,他坐直了,道:“左传有云:‘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原本赵先生就没说我们明天必须参加官课,依我看,不妨直接去找王先生,将我们的情况如实相告,看看他能不能允许我们稍微准备一下,再开始正式的学习、考试。”

    常晓成和李尚源听了陆钧的话,都认真的思考起来,他们的基础比陆钧好一些,本来想硬着头皮考上一考,但现在一想,这书院里的考试结果可都是要记录在案的,无论是升是降,都以考试为准,若是他们一上来就留下了一个很糟糕的官课成绩,那往后又不知道还要花费多少力气才能弥补回来。

    换了平时,常晓成绝对会对这种不战而退的策略嗤之以鼻,但是这回他也沉吟不语,开始慎重的考虑这个提议。他不得不承认,他听到陆钧说出方才的话的时候,心里一下子轻松多了。

    然而思量再三,他还是皱着眉头道:“阿钧,我看这儿的学生,并不都像左玉安那样为人率真坦荡,咱们要是明天不考,他们背后里怕是又要说三道四。况且,就算明日躲得过,这月十八还有一场堂课,咱们就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