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南山有台(第1/2页)  名门之后(科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果说方才“书算堂”的内容陆钧多少还不算特别陌生,这“听乐堂”则彻底让陆钧大开眼界了。看来,古人,至少这个时代的人,也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魏朝的教育家们对“素质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这最后的一堂课,或习鼓节,或习歌咏,或习投壶,或习射仪,每日蒙师会训练孩子们其中的一样内容,待到训练完毕,一天新知识的学习才算是彻底结束。

    这“听乐堂”里,各样乐器一一陈列着,还有练投壶,射仪所用的种种用具。周峙端正坐好,鸣鼓示意教习开始。一时间屋内气氛庄严肃穆,在这燥热的夏日天气里,陆钧觉得心中一禀,思绪也渐渐静了下来。

    陆钧正努力回忆着,接下来要干什么,却见孩子们已经自动分成了两班,每班都有十几人。陆钧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水平,只能和常晓成站在了一起。待孩子们站好之后,听周峙开口道:“今日练习歌。”

    所谓“歌”,就是以歌咏的方式,将诗经里的一些篇章“唱”出来。

    常晓成声音洪亮,诗经背的又熟,周峙把常晓成叫出了列,命他带领这十余人“歌诗”。

    其余的孩子都端正坐好,不敢左顾右盼,因为这个时候,唱的好不好倒在其次,但若是你的仪容不够“温雅平和”,或是不够专注,都会被先生责罚一顿。

    陆钧现在的声音不怎么好听,而且,这种新奇的“唱诗”的方式他实在是一时半会掌握不了,因此,他干脆默默坐着,听众人“唱”道: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这个时候,周峙一边看着孩子们的表现,一边轻轻的击着鼓,为这些咏唱的孩子们调整节奏。

    南山有台是一篇颂德祝寿的宴饮诗,虽然内容上无甚出奇之处,但它结构精巧,韵律十分和谐,有一种优雅的节奏感。

    陆钧还没读过这首诗,只记得大学里引用了其中两句。如今听众人吟唱了一遍整首诗,他顿时对那两句理解更深刻了。可见,四书五经都是相通的,如果有可能,五经还是要全都好好读一遍,而不是像他原来所想的那样,只读透自己的本经就可以了。

    这是一个新的体会,陆钧决定回去以后好好想想。自己的计划,看来还要不断调整才行。

    很快,这堂课就进入了尾声。周峙又教了一点新的内容,然后带着他们回到前面几间课堂,把这一天所学都复习了一遍。最后,云板再次敲响,学生们依次拜过先生周峙,结束了一天颇为辛苦的读书生活,往各自的家中走去。

    常晓成快步赶上陆钧,道:“阿钧,你有没有想到什么收拾那死黄鼠狼的办法啊?!

    陆钧刚才思考了一番,确实产生了一点想法,但是,他还不是特别满意。眼看常晓成就要跟着他跟到陆家的巷子口了,陆钧回过头,对他道:“晓成兄,有两个法子,一个见效快,但只能管得了一时;另一个要等,但却是一劳永逸。你”

    他还未说完,常晓成就咬牙切齿的道:“当然是见效快的!你们两个忍得了,我是一天也忍不了了!”

    陆钧看常晓成张牙舞爪的滑稽模样,心情反而好了一些,他笑了一笑,道:“你还是两个都听过再说吧。”

    常晓成屏住呼吸,道:“你说!快说!”

    陆钧带他们两个绕到后巷,坐在一处偏僻的侧门的台阶上,对他们道:“要见效快的,无非就是让他出点事故——譬如,我记得这黄长义嚣张的很,每日骑马来上学。若是我们在他那匹马上做点手脚,让他摔上一摔,伤筋动骨一百天,至少我们可以先过上三个月清净的日子。”

    常晓成喜道:“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

    陆钧却微微摇着头道:“可是,我还没想到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