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第1/3页)  北国行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隋大业十三年七月十二正午,天气非常炎热,晋阳城四门紧闭,高大的城墙上站立着一队队士兵,手持兵刃向城外警戒,城内大街上少有行人,道路两旁的店铺都关着门,偶尔有一队骑马的士兵巡视而过,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哒哒作响。

    晋阳兵备副使段举站在北门城楼上向前眺望,城外是一片绿野,一条北向的大道笔直地从绿野中穿过,道路上看不到一个人,一片静谧,实在想不到十天前城下人马嘶叫,喊杀震天,十万突厥骑兵如狂风般突袭晋阳,猛烈攻城,城内军民拼死抵抗,太原留守李渊亲自登城指挥军兵固守,晋阳军民死伤过万,突厥没能攻破城池,三天后忽然撤围北去,走得一个不剩。李渊怕突厥人使诈,命令紧闭城门,持续警戒,死亡军民的尸首就在城中觅地埋葬,死人活人都不许进出晋阳。

    段举已经在北门守了两天,三天前的深夜,李渊的次子李世民独自一人来到他的家中,命令他亲自镇守北门,且只听从李世民个人指挥。段举是晋阳兵备副使,是晋阳守备刘文静的副手,从规制上讲,他只听从刘文静的命令,即便是刘文静的上级太原留守李渊,也无权直接指挥他,更别说无官无职的李世民。但段举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李世民,第二天他找个借口把北门守军统领换成自己的心腹,然后就驻在敌楼上,日夜不离。段举出身书香名门,饱读诗书学有所成,但他心向戎马,十年前从军,南征北战,颇有识人之明,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之士都在找寻自己的英主,段举认定李世民就是他要追随的人。李世民虽是一个年仅二十岁的贵族子弟,但气度轩昂,识见非凡,胆勇过人,一年来他刻意接近李世民,李世民也很欣赏他的才干,引为心腹,要他注意接纳奇能异士,等待时机。

    在晋阳宫正阳大殿中,太原留守李渊坐在高大的虎皮椅上,闭目不语,虽然此刻心焦万分,但他脸色平淡,就好似在静坐养神。大殿四周警备森严,殿中点了三支儿臂粗的蜡烛,把大殿的角落照得通亮。李渊四十出头,身体已经有点发胖了,他出身关陇贵族,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嫡系后裔,世代显贵,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c安州总管c柱国大将军,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也就是当今天子杨广的姨母,他七岁时父亲病故,袭封为唐国公。李渊生得面容白净,方头大耳,很讨隋文帝杨坚夫妇的喜爱,杨坚经常把他接到宫中,与儿子们一同读书习武,十六岁就封他为千牛备身,那是皇帝面前的持槊侍卫,地位非常尊崇,显贵子弟无不向往。

    二十岁时,李渊被任命为陇州刺史,首次独立领兵,统率三万兵马,守卫他祖先曾经立国的故地。杨广登基后,李渊虽然没有多少战功,但连年升官,多次被委以重任。前年,杨广任命他为太原留守,驻节晋阳,统领晋阳c马邑c汾阳三郡,防备突厥。太原留守的辖地东西长达千里,横垮河东关内两道,直接面对着强敌突厥,可说责任重大。

    世家子弟中,李渊可说是最为天子杨广信任与器重的,可面对杨广的宠信,李渊不仅没有丝毫得意,反而惕惧非常。他天性仁厚,为人洒脱宽容,自小就与张狂骄横的杨广不对脾气。杨广登基后,更加骄奢淫侈,好大喜功,他大兴土木,修宫殿,凿运河,修驰道,四处巡游,三征高丽,一顾雁门,民众不胜其苦,史称“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掬为茂草”,一众谏阻的老臣如高熲c贺若弼等被全家抄斩,勋旧世家一半以上被抄没,朝庭之上只剩下一帮唯唯诺诺的佞小,每天阿谀着他。短短八九年,杨广就把父亲励精图治二十年建立的富强大隋搞得民怨沸腾c天下大乱,一时之间,从关中到河北,从太原到江南,大大小小的义兵竟然有上千支,李密c翟让聚集在瓦岗寨,王世充占据了洛阳,窦建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