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第2/3页)  北国行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河北称雄,江南有杜伏威,每一支都有十数万人,围剿的官军都不敢靠近。

    杨广于去年七月第三次游幸江都,竟然被各路义军截断归路,围困在江都城内。城中食粮将要耗尽,皇帝的禁卫军家眷都在关中,军心不稳,杨广不断派人给各地封疆大吏送去敕书,命令他们勤王,可赶来的救兵不是被打散,就是投诚了义军,一个人一粒米也还没到达江都城里。

    今天上午,李渊也接到了敕书,杨广命他亲率太原军力南下救驾。晋阳与江都相隔数千里,他的五万兵马绝无可能闯过黄河两岸几十路义军的拦截,更别说解江都之围,命他出兵就是让他陪死。再则,只要他离开晋阳,等于放弃北方防守,突厥势必追踪南下,关中的官军已经被调空,都城长安势必沦陷,关中百姓将遭屠戮,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抗命不从,就等同反叛了,李渊仰天长叹:天亡大隋!

    李渊命人把长子李建成c次子李世民c三子李元吉和晋阳令刘文静召来,将天的诏书拿给他们看。李元吉大怒,从刘文静手中抢过诏书,一把扯烂,高声骂道:“这无道昏君,反了他娘的!”长子李建成一把捂住他的嘴:“低声!死罪!”

    次子李世民问李渊:“大人的意向是什么呢?”李渊摇头:“我也没主意,就是想问你们。”李世民又问李建成:“哥哥的意向是什么?”李建成松开李元吉,道:“江都肯定不能去。”李元吉狠狠地道:“就是到江都,也是去杀昏君!”李渊斥道:“黄口小儿,只会胡说!”

    李渊又问:“文静,你看现在怎么办?”刘文静文武全才,勇猛多谋,两年前李渊来太原任留守时,他已经在晋阳作了十年守备。李渊初来乍到,急于建功,但对突厥了解不深,在交战中数次陷入危境,每次都是刘文静死战才保他脱困,所以,他对刘文静十分信任倚重。刘文静与李世民非常投缘,两个人结为忘年之交,经常在私下谋划些非常之事,刘文静与段举经常给李世民引介一些所谓的能人异士,李渊时有耳闻,但从不过问。

    刘文静缓缓道:“唐公不仅不能去江都,这晋阳城,恐怕也不能再呆下去了。”李世民点点头,李渊沉吟不语,李元吉问:“刘令为何这样说?”刘文静道:“唐公受今上的隆恩,是断断不会背叛大隋的。但有旨不遵,已经构成忤逆,天子如果安然回到长安,少不得要治罪。”李建成问:“刘令认为天子还能回到长安吗?”刘文静摇摇头。

    李建成忧虑道:“大隋将亡,起事的人一旦得了天下,将视大人为大隋余孽,必欲除之而后快。”李元吉道:“我们兵精将广,就是突厥的十万大军,也没伤我们毫毛,那些草寇又能奈我们何!”李渊对小儿子的狂言极是不耐,板着脸斥责:“闭嘴!”李元吉不敢再说。

    刘文静道:“我们孤悬北塞,前有大敌,后乏强援。太原三郡丁男已尽,所产食粮不及万石,今年又遇旱灾,大军的口粮到年底就要告罄,关中空虚无人,已有四个月无粮草押解过来,我们的存粮,万万坚持不到明年三月,到时就是突厥不犯,我们也守不下去了。”

    李渊长叹一声:“确是如此!前不得后不得,坐困危城啊!建成,你意下如何?”李建成是长子,老成持重,李渊有事总是首先问他,李建成想了想,道:“我们向西打回陇州如何?陇州偏远,先祖在那里奠基,大人曾经据守,民众拥戴我们,只要修城筑塞,东面的军兵也不能奈何我们。”李渊点点头,转头问李世民:“去陇州如何?”

    李世民笑道:“大人怎么舍近求远?长安近在手边,我们不取,却远征陇州自我放逐是什么意思?”取长安那是公然反叛了,李元吉首先叫好,李渊看了看李建成和刘文静,李建成道:“一入长安,必成天下公敌,不经几番死拼,怕是难善其后。而且一离晋阳,突厥必趁机南下,我们无险可守,又缺少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