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不少人觉得对赌协议很毒,但是这就是现在的普遍现象(第3/4页)  我老婆以前是大明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省市的电视台就找过来,让我看他们的节目,给我送礼品。”

    索福瑞数据是收视率“硬通货”,抽样样本一旦“被污染”,呈现出来的数字就不一样了。距离《人民日报》报道后8年,现在样本造假手段发生了什么变化?

    “还是原来那个方法,找到样本户,施以‘小恩小惠’让样本户家里的电视播放你的节目。”上述影视创作者表示。“比如sh的样本1000户,如果你找到200户,你就掌握了20%,如果sh收视率提高20%,可能意味着电视台上亿的广告收入。”

    这样的收视率灰色操作,当然风险重重,不排除钱打过去却没效果的情况。“有时候会闹很多乌龙,因为收视率数据样本分布在全国,你可能跟多个分销商买,结果有的地方买重了、有的地方没买到。导致你这个剧在有的城市收视率畸高,有的地方收视率为零。”

    对于如何保证收视率调查公允性、准确性等问题,9月18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索福瑞公司了解详细情况,公司正在开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道:“目前确实不方便接受采访。”

    2016年nj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为了提高收视率,杨某向刘某支付了176.7万元宣传推广费,用于刘某帮助杨某提高电视剧开播后的收视率。结果收视率未达标,杨某向刘某要求索赔176.7万元。由于因为有短信记录、录音证据等佐证,杨某在法院的支持下要回了那笔宣传推广费。

    至于买收视率的价格,郭靖宇的说法是90万/集。张安说:“60万/集的也有,100万/集的也有。”

    “买收视率价格太高了,买了可能就亏损了,但不买收视率达不到对赌标准,也可能回不了本。”张安称。其实买卖收视率、收视率对赌,均是被监管部门明令禁止的。“我也知道收视率对赌协议不合理,但不签不给播,只能硬着头皮签。”

    4、收视率对赌协议“不合规”,但不一定“不合法”

    广播电视作为公共资源,原不应成为单纯逐利的市场主体。“唯收视率论”的理念催生收视率对赌,倒逼收视率造假,扭曲真实和公平,形成虚假繁荣,破坏行业发展。

    据《法制日报》的梳理,早在2009年,原****发起严查收视率买卖两端人群,在2013年发布22条新规重整收视率,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也于2014年出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5年8月,由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倡议,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省级电视台发起,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共同签署了《恪守媒体社会责任,反对唯收视率自律公约》,其中倡议“电视剧购播工作……不搞唯收视率论,更不能搞以收视率定价。我们承诺:自本公约发布之日起,在电视台购销合同中不签订以收视率和以收视率排名定价、议价的条款。”

    但自律公约签订后,仍有卫视和片方铤而走险继续收视对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在2015年8月自律公约后,仍有诸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簿公堂的案例,而在裁决文书披露案情的时候,也显示了自律公约签订后亦不乏有卫视与片方涉足收视率对赌。

    2017年更严格的通知出台,国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务院五部委达成共识,在2017年6月26日发布的《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再次要求:规范收视数据应用行为,不得将收视率作为购片价格唯一依据。

    虽然收视率对赌协议被行业禁止,但在司法实践层面并不意味着是“非法合同”。

    去年9月,张安将北方某卫视台告上法院,认为约定双方收视率对赌的“补充协议”应为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